第C08版:新密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C08
以诚感人者 人亦诚而应
65岁老人“愚公移山” 打造龙文化基地
20年老司机与病魔对抗8年 坚持服务新密公交九号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五年如一日 耗光退休金
65岁老人“愚公移山” 打造龙文化基地
公园里,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很像一头大象,这将成为李宗初的创作样板

在新密市白寨杨树岗村的一个山坳坳里,一位六旬老人每天不知疲倦地推土搬石块,让附近的村民难以理解。他五年如一日地“移山”,甚至耗光了退休金,被称为当今的“愚公”。老人名叫李宗初,是郑州市环境雕塑建设研究所创办人、所长。雕塑是他的专业,36岁时萌生的想法,终于在退休后找到了能够实现多年梦想的乐土。

记者 顾翔 文/图

36岁时的梦想一直未放弃

如今的“567龙传人创客基地”与公园相比,面积显得小了太多。从右边的一侧道路向里走,除了两边摆放的“时代英模”和部分雕塑作品,就只有石头山和土坡。李宗初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失望,反而得意地笑着说:“雕塑堪称艺术的重工业,除了需要看、说、写、画、做,还要用上多种工具,跟盖楼房一样。”据他介绍,现在看到的景象已耗费了他5年时间。

今年65岁李宗初是一位热情且谦虚好客的人,自退休后一直奋战在这个别人看来没什么前途的山坳坳里。据他介绍,所做这一切源于他36岁时产生的一个想法:“龙文化常出现在电影、电视、歌曲、文学创作里,但现实中还没有龙文化公园。”

走遍黄河流域终于找到“龙根地”

在创作室里,李宗初指着一个高达3米的雕塑说:“包括九龙壁,这些都是缩小版的,将来公园基础工程完工后,会花费更大的精力将这些作品和环境相结合,是个更大的工程。”

对于李宗初来说,有了这个创作基地就是最大的满足。为找到一个真正与龙文化有关的地方,他几乎走遍了黄河流域。

新密市白寨杨树岗村本就是郑州市的第一个水源地“贾鲁河”的源头,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李宗初说,这里靠近郑州市区,处在4个森林公园之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开发处女地,更难得的是这里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龙文化公园再合适不过了。

耗光退休金仍在坚持

“567龙传人创客基地”成员,雕塑家耿玉静说,李宗初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为了这个梦想,他不仅耗时5年,还花光了退休金。毕竟雕塑花费很大,公园中随意一个景观带,可能基础工程就要花费数十万元。

之所以取名“567龙传人创客基地”,是因为李宗初认为出生于50~70年代的人会比较了解雕塑。除了将废石子厂改成龙文化公园,李宗初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用他的话说,就是为子孙后代开个好头,毕竟这个工程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对于地方经济也会起到不小的带动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8063 2017-03-28 00:00:00 二 65岁老人“愚公移山” 打造龙文化基地KeywordPh五年如一日 耗光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