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
郑文公首止逃盟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文公首止逃盟记
系列四十二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成语故事】

朝不及夕

【释义】

三十六计走为上。在政治斗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离开现场,避开锋芒,往往是政治人物的果断选择。史记所载《鸿门宴》里,刘邦中途退却的故事让许多人津津乐道。上溯春秋时期,面对诸侯在首止集会的复杂情况,敏感而多疑的郑文公感到局势云波诡谲,到了朝不及夕的地步,权衡利害,弃师而去,只身逃离,让霸主齐桓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出处】

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齐、楚两国为了争霸 频频进攻郑国

公元前653年的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谚语这样讲:‘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郑文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

单单这段君臣对话,让人不得其意。齐国为什么攻伐郑国?孔叔又为什么说情况危急?郑文公又在等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去发现那背后的故事。把时光钟拨回到公元前685年,这一年,齐国公子小白在与公子纠的争位战中胜出,即位国君,即为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等贤臣的辅佐下,尊王攘夷,内强国力,外树国威,逐渐把齐国做大做强。公元前680年,郑厉公在齐国军队的支持下,夺回郑国执政权。这年冬天,周天子之卿单伯与齐侯、宋公、卫侯、郑伯在鄄地集会。公元前679年春,诸侯再次集会,明确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秋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征伐,郑国于战争空隙侵宋。公元前678年夏,齐桓公率宋人、卫人为宋国讨伐郑国。秋,楚国伐郑,理由是郑厉公自栎复辟成功,两年了才告知于楚,对楚国不礼。从此,楚国北上,与中原诸侯开启了时战时和的交往,直接威胁和挑战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77年春,齐人执郑詹,理由是郑国不朝拜霸主齐桓公。经过多方斡旋,这年冬天,齐侯、鲁公、宋公、陈侯、卫侯、郑伯等在幽地同盟,郑国与齐国达成和解。到了公元前673年夏,郑厉公卒,其子文公踕即位。公元前667年,夏六月,齐侯、鲁公、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公元前666年秋,楚国伐郑,齐人、鲁人、宋人救郑。公元前662年,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公元前659年,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公元前658年冬,楚人又侵郑。在齐、楚两国的轮番攻势下,郑文公的态度发生了动摇。公元前657年冬,楚人伐郑,郑伯打算求和,大臣孔叔认为不可,说:齐方勤我,弃德,不祥。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鲁公、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遂伐楚,次于陉。冬十二月,鲁国的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公元前655年夏,齐侯、鲁公、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周惠王世子姬郑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这就是首止会盟的来历。

首止逃盟,郑文公得罪了霸主齐桓公和各路诸侯

首止会盟,会在夏,盟在秋,郑文公之所以逃归不盟,原因有二:一是领有王命。首止会盟由齐桓公召集,宣布支持周王室太子姬郑为嗣君。周惠王对齐桓公这样越俎代庖的行为很不满意,因而召郑文公使之叛齐。他对郑文公说:“我帮助你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此次会盟,楚、晋未与齐盟,所以惠王以协调楚国、晋国结成联盟来安慰郑国。二是惧于齐威。从公元前677年春齐人执郑詹开始,到公元前655年,郑国国君22年没有朝拜霸主齐桓公。郑文公害怕齐桓公借机兴师问罪,因而想一走了之。随行的孔叔止之,劝谏说:“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郑文公怕被截留,哪里还听得进这些体面话,一心避险,只身逃逸,弃师而归。

首止逃盟,郑文公听从了周惠王的旨意,却得罪了霸主齐桓公和各路诸侯。为了惩罚郑国逃归不盟的行为,公元前654年夏,诸侯兴兵伐郑,包围了新密。新密是郑国所修的不时之城,之所以说是不时之城,是在非土功之时修筑的城池,主要是由于郑文公逃盟,为防备诸侯之伐而紧急修起的城池。秋季,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到了第二年,公元前653年春,齐人伐郑。在兵临城下之际,想起周惠王对郑国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想起这些年在齐、楚、晋几个大国之间所受的夹板气,郑文公显得有些迷茫和无助。当孔叔劝他向齐国屈服时,他说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再等等吧。情急之下,孔叔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危机总要有转机和化解。到了夏天,孔叔明白了郑文公的退敌之策:杀了曾为楚文王、郑厉公宠幸的大夫申侯,拿他当替罪羔羊,以此来取悦齐国。齐桓公及各路诸侯看到了郑文公绝楚亲齐的诚意。这年秋天,在宁母定立盟约,齐桓公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由于害怕秋后算账,郑文公没有出席宁母之盟,而是派出世子华听命于会。世子华乘机向齐侯进言,表示如果齐国帮助自己除掉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他愿意以郑为内臣,听从齐国支配。管仲对齐桓公条分理析、晓以义理,使齐桓公打消了扶持世子华的念头,并将其言行通报给了郑文公,世子华由是得罪于郑。冬天,郑文公派出使者请盟于齐,郑齐两国关系得以缓解。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29393 2017-03-31 00:00:00 五 郑文公首止逃盟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