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文体 上一版3
AA08
处境凶险,建业三大难题待解
传承书法艺术 是炎黄子孙的责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法家李子秋誊写丁酉年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长卷
传承书法艺术 是炎黄子孙的责任
李子秋书写的拜祖文长卷(局部)

本报讯 农历三月三,四海拜轩辕。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项仪程祈福中华时,长达18米的拜祖文长卷惊艳亮相,27名炎黄子孙代表在长卷上用印,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祈福。

自2006年开始,每年拜祖大典的拜祖文都由一名文化界知名人士撰写,再由一名知名书法家誊写。今年书写拜祖文长卷的是著名多元艺术家、中国中央书画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李子秋先生。 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

李子秋是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篆刻家、诗人以及教授和博士后导师,师从著名艺术家李墨教授,15岁亲授郭沫若先生指点并题墨宝鼓励,是郭沫若唯一再传弟子。

“作为炎黄子孙,能够有机会书写拜祖文,在海内外华人面前展示书法这门传统艺术,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李子秋告诉记者,此次踏上黄帝故土,参加拜祖大典,让他心潮澎湃。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我热爱这里,曾作诗《鲁山赞》《游少林寺》《观河南钧瓷有感》《黄河颂》等歌颂这片热土。”

李子秋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研习书法,功底深厚,可书写53种字体,作品集刚毅、潇洒、飘逸于一体,形成渊穆超脱、富具魅力的独特艺术风格,尤其是其独创的秋体楷书,承续传统,富于变化,庄重规整,清雅脱俗。“楷书规范平正,为一切书体之纲。不习楷书,不足以知文字历史。”李子秋认为,而习练楷书的过程,也恰与书者修身养性、道德规范所同步。

此次李子秋创作的拜祖文书法长卷长达18米,此前均不是楷书恭写,此次用秋体楷书恭书。因为任务重,他共用了三天四夜才书写完成,因为书写较为集中,最后毛笔都拿不稳,需要出去转几次,放松肌肉才能继续。

“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法固然重要,但境界更关键。在书写长卷期间,我始终怀着朝圣的心情,虔诚恭读文章。许嘉璐先生有着强烈的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忱和情怀,他撰写的拜祖文情真意切、气势磅礴,让我深受鼓舞。”李子秋表示。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定为《世界艺术顶峰》并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子秋表示,传承好书法艺术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关于如何写好书法,李子秋认为,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除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临池不辍,更重要的是要挤出时间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书籍。“一幅作品,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绝句美文,都是由文字构成的,而文字如何摆放才能更好地体现呼应和高潮、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视觉,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艺术造诣。”李子秋说,只书画不读书,充其量只是个书画匠,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书画艺术家。

“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达到一定深度,有哲学、历史、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多方面的学习和积累,笔下才能有文化气息的传达。”李子秋认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30955 2017-04-05 00:00:00 三 传承书法艺术 是炎黄子孙的责任KeywordPh书法家李子秋誊写丁酉年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