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8版:热线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 当机器人和医疗碰撞之后会产生什么? 昨日,全国第三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截骨操作,此举将实现介入微创手术的智能化,使技术难题变得简单轻松。 郑报融媒记者 邢进 谷长乐 通讯员 王晓凡 尹沅沅 冯金灿 文/图 手术机器人有多个机械手臂 与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不同,手术机器人有多个机械手臂。简单来说,这是手术医生更长、更精细的延长手臂,机器人的每个部分看上去都很简洁,由机械臂、底座、力传感器、骨运动检测仪、数字化仪、监视器、控制器组成。 “慧思考”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目前最先进的三维立体成像,在术前计划系统方便医生进行更精准术前设计,并且其开放植入物数据库的TPLAN-3D手术计划系统,则意味着兼容目前世界各地主流的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假体,全球各个品牌厂家的植入物类型,都能根据医生需要供患者使用。 骨科医生完成术野解剖后,机器人可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及医师的手术方案在10分钟左右完成精确的截骨操作,最后由医生安装假体。 手术机器人能大幅提高手术量 相较于人工截骨操作,“慧思考”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进行截骨操作时更“聪明”,医生可以随时调整机器人的磨钻速度和进度,也可以在任何时间暂停/停止程序;当骨有移动时,拥有骨运动监测系统的机器人会立刻停止磨钻;机器人还可以按植入物的形状精确地自动切割,从而使患者的骨头和假体获得更优的骨接触面积和较高的吻合度,达到降低术中骨折风险、精确恢复肢体长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感染风险、提高关节手术治疗结果。而且,该机器人兼容目前主流的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假体,可以大幅提高医院手术量,理想状态下可以达到年手术量1500例,且能提高假体安放精确性,延长使用寿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