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3版:郑州两会 看成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年名院工笔描绘“春天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医现象”再引关注
百年名院工笔描绘“春天的故事”

对于郑州人民医院来说,这个春天格外温暖、格外动人心扉。进入2月以来,好消息纷至沓来,犹如春风拂面:曾经刷爆网络,以凡人善举感动无数人的8名“网红”,集体当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一大批专业获评省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跻身全国综合医院手术量百强榜单,数量和质量均实现重大突破……“郑医现象”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和关注。正如郑州人民院长郝义彬所说,作为一所百年名院,郑州人民医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更有优秀的传承和大胆的创新。医院率先在省内推出了服务立院、科技兴院、科学管院、法制治院、质量建院五大战略,确立了以患者利益为根本树管理品牌,以患者满意为标准树服务品牌,以患者康复为目标树技术品牌,以社会重担为己任树形象品牌,以内涵建设为主导树文化品牌的五大品牌方针,助推了医院跨越式发展。郑报融媒记者 邢进

凡人善举刷爆网络 郑医网红群体当选“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2月15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郑州人民医院医护群体以高票当选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公交车上救人的最美护士马丹、怀抱患儿工作的“袋鼠妈妈”许姝悦……短短一年间涌现出8名郑医“网红”,他们的凡人善举、他们的“最美瞬间,频频登上央视的屏幕,带来一次次温暖与感动。

这些正能量“网红”在短期内接二连三涌现,是偶然,还是必然?郑州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认为,这是郑医品牌持续发酵带来的群体效应,是医院长期以来文化熏陶和教育培训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家百年名院,郑医精神世代传承。这一件件的紧急抢救事件都发生在公众身边,真实地呈现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所说:“这一定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这家单位大环境、大气候、大气氛形成的必然结果。我们也由此相信,这个单位的每一个员工,在遇到当时的场景,也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娟说,医院不仅对职工进行医德医风等教育,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大家都娴熟地掌握了急救知识,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白金十分钟”抢救。“一次次院外救人事件,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更促进了医患和谐,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为了患者不断创新 优质服务理念融入郑医人的血脉

“郑医服务”是“郑医品牌”的基石,是河南医疗界的一面旗帜,它曾经开启了郑州人民医院的发展和崛起之路,也是多年来全院上下始终保持的信念和情怀,深深融入每个人的血脉。

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郑医服务”进一步拓展和升华。他们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全院血糖统一管理模式”,将分散在各科室的糖尿病人统一纳入管理,把血糖检查结果直接上传到系统内,由内分泌科医生统一监控,及早干预,避免因血糖导致的各种意外,让“科室围着病人转”。

他们在全省率先进行慢病管理改革,以往,慢病患者定期来院开药、按照说明书或既定剂量自行服用;而现在,慢病患者必须面见相关专家,由专家评估病情,指导用药,并且对于其他疾病的隐患也给予评估,科学管理,及早干预,深受患者好评。

借“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东风,他们顺势而为,成立健康事业部,统筹健康管理工作。体检前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评估,体检后开展一对一体检报告讲解,提供健康指导和建议,并进行电话随访,重点对高危人群进行跟踪,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就医协调、复诊预约等相关服务,还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他们紧扣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成立“中央保障中心”,将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保障任务,统一整合为“一个部门、一个电话”,提升了工作效率,免去了医务人员的大量非医疗事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了患者。

打造良好科研平台 科教研体系助力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水平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底,郑州人民医院神经病学、器官移植外科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急诊医学获批新一轮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呼吸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获批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器官移植中心实验室获批“河南省移植医学重点实验室”,学科整体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017年2月,肿瘤免疫学、血管外科学又获批新一轮郑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护理管理学、肿瘤放疗学、外科学其他学科(肝胆胰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病理学其他学科、专科护理学(糖尿病护理)获批郑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至此,医院拥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18个省市级重点(培育)学科、7个省市级临床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这是医院大力支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结果,据悉,院党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构建良好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用于科研奖励,2016年奖励额度更是高达125余万元。医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了重点和特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201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郑州市科技进步奖4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6项;河南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共计发表论文681篇,其中SCI文章31篇、ISPT文章1篇、中文核心74篇、国家级514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技术/新设备在临床应用研究报告》为世界第一篇发表于SCI高品质权威临床研究的学术论文;副院长张思森博士成为南方医科大学急危重症专业全日制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第一个博士生导师。由他牵头完成的“可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相关蛋白NEDD9的发现与验证”科研项目,分别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手术量跻身全国百强

高难度手术凸显郑医责任与担当

在3月9日公布的《2017中国综合医院手术量排行榜》上,郑州人民医院以30000台的数字,跻身全国百强。其中,器官移植手术量名列前茅,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重大突破。

在这份榜单上,赫然写着器官移植中心进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技术与实力;心内科二病区为94岁心梗老人植入支架的勇气和担当;胸外科历经3小时摘除胸腔5公斤超大肿瘤的坚韧与自信;普外三病区联手心内科二病区,为合并心梗患者切除“胆囊王”的责任和协作。这份优异成绩,就是这样依靠一台又一台的积累、一刀又一刀的果决、一针又一针的缜密取得。

自2002年器官移植科成立,到2016年3月“郑州市人体器官移植中心”落户,器官移植中心不断刷新中原地区器官移植新高度。14年来,先后完成肾移植手术1700余例,肝移植手术400余例、心脏移植3例、小肠移植1例。其中肾移植成功率超过99%, 1年存活率96.7%,3年存活率85.3%。手术量长期在省内居于前列,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据悉,仅2016年,郑州人民医院全年完成肾移植手术223例,较2015年增长了63.3%,移植肾存活率96%,人存活率97.8%。肝移植手术63例,较2015年增长了75%。截至2016年,器官移植中心共计实施2000余例手术,所有患者预后良好,不仅摆脱了病痛折磨,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作为河南省拟建设的6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中的器官移植中心建设主体单位,将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一起,共同担负起建设河南省器官移植医疗中心的重任。

微创手术是外科的发展方向,如今,医院开展的微创手术已经遍及外科及内科介入手术的所有类别。郝义彬表示,进入全国百强榜单,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更高的平台,2017年,医院将继续致力于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内涵质量,让病人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

发展不忘社会责任 爱心+慈善打造温暖郑医

在阔步发展的同时,郑医人从未忘记肩头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家前身是教会医院的公立医院,慈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慈善救助的脚步从未停歇。2016年医院举办了“郑医·生命之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其中,“百年郑医,百名专家巡诊活动”至今已在郑州市、驻马店、兰考等地组织了72场巡诊活动,受益人群8000余人;居民体验日活动,邀请不同社会群体定期来院参观体验;肿瘤患者病友俱乐部和内分泌患者病友俱乐部,迄今共邀请到500余名病友,举办了3场大型讲座,6场小型医患联谊活动;注资260万设立“郑医·生命之光”慈善救助基金,已救助各类贫困患者110人。

从2006年起,医院承担了我省“明天计划”项目,为全省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提供医疗服务,共计救治患儿近千名。

自2015年开始,医院连续3年承担慈善总会“善行绿城”项目,对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胃癌、肺癌、肠癌、肝癌、心脏病等多种重大疾病实施救助,截至目前救助500余人,救助金额200余万元。2016年,医院承担了本市白内障免费复明项目,为475人送去光明。

院长郝义彬说:“我们一直在竭尽所能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好的就医条件和服务,国家卫计委提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不是空话和套话,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改善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这也使得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全面提升服务品质,铸就新的百年形象,成就永续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33088 2017-04-11 00:00:00 二 百年名院工笔描绘“春天的故事”KeywordPh“郑医现象”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