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5版:郑州两会 会客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凝心聚力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让郑州文化从骨子里活起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委员献计民生热点
让郑州文化从骨子里活起来
把人口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访市人大代表高宏伟

“在加快推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深度挖掘展现郑州的交通区位枢纽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提升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市人大代表、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宏伟坦言。

高宏伟说,京广铁路、陇海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两大铁路大动脉在郑州交会,是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交通要冲。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他认为陆上丝路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安全保障性都优于海上丝路。郑州应积极争取更多的中亚及欧洲国家在郑州开设领事馆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把郑州建设成为亚欧经济板块沟通融和交流的国家中心城市。

另外,建议郑州抓住北京高校向外疏解、办分校和研究院的机会,争取更多的重点大学和重点院系落户河南。河南是人口大省,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访市人大代表连鸿凯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方面内容篇幅不少,为实现医疗卫生工作目标,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将在医疗联合体改革和分级诊疗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市人大代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连鸿凯表示。

连鸿凯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疗联合体工作,目前已拥有成员单位79家,已成功摸索出一条管理服务同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双向转诊、信息化助力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对于基层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通过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和优秀执行团队,在医联体内建立分级诊疗合作模式,确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真正建立起一站式诊疗绿色通道,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访市人大代表刘宝琴

“建议将健康素养目标纳入政府‘健康郑州2020’规划,着力推进中医养生保健巡讲‘三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知晓率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从事医疗行业30余年的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对全民健康颇为关注,“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普及健康保健知识,逐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刘宝琴说,健康素养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也就是说,每100人中具有健康素养的人不足10人。

下一步,希望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百姓健康需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提升全体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趁势而上推进郑州国际化建设 ——访市政协委员林继民

“城市国际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郑州立足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是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大好时机。”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副局长林继民表示,当前制约郑州迈向城市国际化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资源整合不充分、国际经济合作参与不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下一步应该着力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郑州发展需要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比如加强相关立法和标准化建设、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全面优化政府服务职能等。”林继民说,郑州还应当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自贸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郑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让郑州文化从骨子里活起来

——访市政协委员钟海涛

“沉积着历史与文化的,哪怕是一个小村、一条小河、一条小巷,都是那么美、灵秀。而没有文化的浇铸、历史的挖掘与传承,城市钢筋混凝土中钻出来将是枯燥与焦灼。”昨日,市政协委员、郑州市文联主席钟海涛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国家给予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么高的定位,文化繁荣必将是这座城走向国际名城新高度的支撑。

钟海涛说,就目前而言,从郑州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精、尖的文化和文化者不多,缺乏更专、更精细的文化品牌、文化人,还需要不断努力。

怎样让郑州的文化从骨子里活起来?

钟海涛说,首先是不忘初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文化、郑州特色文化等整合,提取精华,培养优秀文化工作者、文化精英、文化研究者等,让郑州的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提炼中得到长足发展,最终形成厚重的文化积累,真正孕育出郑州的城市灵魂。

加强审计监督 服务经济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桑富强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翔实、覆盖全面,切合郑州发展实际,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政协委员、市审计局副局长桑富强激动地说。

作为审计部门负责人,桑富强感觉到肩上担子很重。他说,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府项目投资大幅增加,严控财政资金不浪费,不出现“跑冒滴漏”是审计职责所在。市审计局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替政府把好关。桑富强介绍,市审计局对轨道交通项目、三环快速路项目等都采取提前介入,建设过程中持续跟进,确保审计实效。

桑富强还说,作为审计部门,要替政府算好经济账,以制度和措施促节约。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市“三公经费”支出节约了50%,把财政资金真正用到民生改善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33095 2017-04-11 00:00:00 二 让郑州文化从骨子里活起来KeywordPh把人口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访市人大代表高宏伟代表委员献计民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