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高地,“龙湖现象”被中国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高度关注,并派出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这里是城镇经济高速发展的浓缩版,华南城在此安家落户,奥特莱斯在此迎来八方来客;近百家房地产企业的楼盘在此热销;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北接郑州城区,南达黄帝故里,东融航空港区,紫荆山路、郑新快速通道、大学南路、京广快速路直通郑州市区;地铁2号线的开通使龙湖成为全省首个通地铁的建制镇…… 2016年,龙湖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镇域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镇第86位,科学发展水平连续两年领跑全省。一个现代化的郑州南部城市新区在龙湖已呼之欲出! 郑报融媒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何朝阳 文/图 2017 2017 谋求新作为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加快发展必须着眼更高的目标。 2017年龙湖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持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活力、平安、美丽、幸福、善治“五个龙湖”升级版,以转型创新发展新成就助力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实施城市提质工程 加速建设功能完善品质新城 科学规划城市格局 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按照“轻重缓急、近远结合”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进一步推动“东提西拓”,构建“一路两片、一城四区”的空间格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多规合一”,加快各项专项规划修编。加强城乡土地管理,通过盘活土地存量、做优土地增量,提高土地使用质量。加速推进西部开发建设,将西部片区打造成为“城中有景、园中有企、山水相依、产城相融”,集现代城市韵味、山水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打通瓶颈路、断头路,构建“东西衔接、内外通达”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推进双湖大道西延(二期)等9条道路工程。展现龙湖绿水融城、繁花簇城魅力,启动祥和东路等5条道路绿化(修复)工程,推进十七里河河道绿化,确保龙湖湿地公园建成投用。突出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共建,争取全年新建、续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0所,加快缓解“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快速推进第二水厂建设和配套管网改造,加快新郑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升级改造,争取启动市政集中供暖工程。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加快龙湖锦艺城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一批农贸市场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购物、休闲、娱乐的便捷性。 稳妥推进社区改造 坚持“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把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回迁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郑堡二期等10个安置区80万平方米、5142套安置房续建工程,启动东苑社区二期等6个安置区45万平方米、2400套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内完成1744户、7468名群众回迁。稳妥推进棚户区拆迁,有序启动剩余未改造的村庄拆迁。 扎实苦干结硕果 龙湖镇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不忘初心前行,撸起袖子苦干。2016年,龙湖镇综合实力再攀新高,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郑州华南城建成面积36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80万平方米,入驻商户1.3万余家,实现年营业收入300多亿元,现代商贸物流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益提升;新招引一批健康、旅游、文化产业,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单点支撑”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被打破。 增长动能加速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郑州华南城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原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中心成功入驻创业企业120余家、创业团队30余支,河南机电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高校“双创”基地加速建设。以“双创”综合体、“双创”项目为支撑,政府牵头、校企联合、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项目支撑得到强化,在建、续建、新建项目52个,全年完成投资193.6亿元。郑州华南城、中国郑州国际农机交易中心、铁道警察学院等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建管并重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围绕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宜居龙湖,统筹推进干净城市、整洁城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全年累计投入1亿多元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建成安置房24.5万平方米,完成了沙窝李、西张寨、荆垌一二组村庄拆迁,启动了后胡、魏庄两个村庄拆迁和王许美丽乡村自主改造。开展拆违控违、扬尘治理、城市管理提升等攻坚行动,拆除违法建筑77万余平方米,办结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62件。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位持续提升、管理更加有序。 强化投入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施政之要,加大投入、综合施策。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89元,较上年增长9%,基本与经济发展同步。实施精准扶贫,全镇439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完成攻坚任务。南水北调丹江水源顺利接入镇区,自来水短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国际城小学、龙湖外国语小学、红河谷外国语小学等3所小学交付使用,龙湖一中顺利迁入新校区,古城小学、龙湖镇直小学改扩建工程按期启动,新郑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入学难”、“看病难”正在得到缓解。 正风肃纪 从严治党取得实效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加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在东部11个社区成立“大党委”,将泰山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让“最后一公里”逐步成为“最畅一公里”。着力抓好党政班子、机关干部、村组干部、一般党员“四支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奉献精神”“亮剑精神”“啃骨头精神”,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的攻坚意识。坚持在一线历练干部,机关中层干部、年轻干部包村、包项目、包贫困户,以老带新“传帮带”等干部锻炼培养机制形成并得到完善。把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各级党组织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实,着力建设“廉洁龙湖”,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员干部“红线意识”“底线意识”持续绷紧,“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政治氛围日渐浓厚。 实施产业升级工程 着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优化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区、中原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和郑州都市区休闲旅游样板区”的产业发展目标,突出“增效、挖潜、提质、补短”,做大做强“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打破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单一行业的过度依赖,夯实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多轮驱动”的产业基础,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由“单一型”“粗放型”向“持续型”“精益型”转变。紧抓郑州大围合区域市场外迁机遇,做好以郑州华南城为龙头的商贸物流群建设和服务,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尽快发挥集群效应、规模效益。充分发挥镇域高等教育、科研培训优势,加强“政、校、企、研、金”五方合作,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器、加速器,推动“双创”产业孵化、培育和成长。依托西部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补齐旅游短板,打造龙湖经济绿色发展增长极。 围绕产业精准招商 发挥华南城的产业集聚优势,吸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龙头型、旗舰型商贸物流项目。瞄准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高端培训等行业,通过专业智库平台,大力招引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的高新科技型、高端成长型项目,推动龙湖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按照“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的总体布局,引进一批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文化旅游项目落户西部,打造“绿色经济”“总部经济”示范区。 鼎力服务项目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立项、可研、土地、环评、规划等各类问题,确保郑州华南城、铁道警察学院、中国郑州国际农机交易中心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快速高效推进,促进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综合改造开发、易信科技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实施治理创新工程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全力打造平安龙湖 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平安细胞创建,在全镇形成“人人都是平安龙湖建设者”的浓郁氛围。推进打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技防、物防、人防投入,深入实施“一村一警”工程。进一步健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日常排查整改与专项检查整治相结合,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 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一核多元”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末梢治理创新。在东部的11个社区,通过划辖区、设机构、配人员、保经费,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治安防范、安全排查、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方面管理、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通过规范村级自治、孵化各类社会组织,形成各显所长、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拓展和延伸基层服务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 实施生态改善工程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继续开展蓝天行动 持续开展大气治理攻坚,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深入推进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以最严格的措施实施全面控煤、治气、管车、防尘、禁烧,确保大气污染源有效控制。坚持常规巡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持续开展“零点行动”,加强多领域、多部门、全社会协同共治,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全面实施碧水行动 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和各水库流域治理,通过一河一策、水陆统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衔接域内两条河流、7座水库的自然水系与湿地公园等人工湿地、水系,让水流起来、活起来,逐步实现碧水绕城。 做好城乡卫生整治 加大资金投入,补充完善设施。逐步理顺城乡环卫工作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环卫工作。加强和规范垃圾清运管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推动更高水平普惠共享发展 完善强化社会保障 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技能培训、贷款支持,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救助等托底政策,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吃得起药”“看得起病”。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要依托境内建筑业鼻祖李诫墓、荆王石塔、古城仰韶文化遗址、大司龙山文化遗址等130余处文化古迹,打造一批古迹遗址生态公园等具有龙湖印记的文化地标和人文景观,保留城市记忆,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要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共建相结合,建设村史馆、文化馆,鼓励高校图书馆、艺术馆、展览馆等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依托“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小手拉大手”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市民学校,加强居民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依托“龙湖榜样”评选活动,在全镇上下形成学榜样、做榜样的社会风尚,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龙湖镇党委常务副书记马绍敏称,认清形势才能高位谋势,建设郑州南部副中心城市是新郑市委为龙湖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也是新郑市委从全局角度、现实维度为龙湖发展赋予的新使命,从战略、战术、战位上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什么样龙湖”的新航向。龙湖人应自觉担当起建设郑州南部新城的历史使命,以务实的作风,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为加快打造活力、平安、美丽、幸福、善治“五个龙湖”,助力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