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1版:郑州两会 会客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理顺体制 下活“融入郑州”这盘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大代表建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理顺体制 下活“融入郑州”这盘棋
优化收入结构 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访市人大代表刘树森

“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的工作总结振奋人心,对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对今年工作的部署周密细致,是一个添动力、加压力、增实力、聚合力的好报告。”市人大代表、郑州市财务开发公司总经理刘树森坦言。

刘树森说,按照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经验,要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尽快将新郑市、荥阳市、中牟县变成区,使其尽快融入到郑州大都市这一“大盘”中来,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还是城市功能提升,要通盘考虑。政府要设立产业基金或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促进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刘树森说,目前,我市房地产和建安税收占比过大,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优质税源,从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强大后劲;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长痛不如短痛”,要拿出相应资金加大补贴力度,一次性整改到位,助力美丽郑州建设;政府要出台导则或细则,宣传与处罚结合,引导与约束并重,与征信密切挂钩,促进市民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

推进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王瑞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地方提到人才引进,但如何引得来、如何留得住、如何实现人才引进工作的综合布局,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谈起教育和人才,市人大代表、郑州第二中学校长王瑞有很多想法,他认为最迫切的,还是要通过加速推进平台建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王瑞说,目前郑州的基础教育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并在全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说到底是人才问题,人才建设对当前的郑州尤为迫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对全市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推进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短板。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城市管理、科技创新等工作才能更上层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高标准、高起点。而人才的来源主要依靠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优秀人才。

王瑞建议,政府应尽快和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对接、合作,要在现有引智工程上加速凝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布局,创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环境。

医疗事业是民生也是城市软实力

——访市人大代表刘献志

“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市人大代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疗市场部主任刘献志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医疗卫生有关的内容,自己都很关心。

他说,从医疗工作者的角度,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从而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相配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分级诊疗,我有很多想法。推动三级分级诊疗,建议政府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通过让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医疗单位结对子,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实现患者分流,也减轻省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强郑州的医疗保障能力,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事关市民健康的民生大事。”刘献志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而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前,建议政府能更高起点谋划医疗服务事业,让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品位在医疗健康事业上得以充分体现。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访市人大代表梁寅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朴实,很多新提法不错。”市人大代表、郑州第19中学校长梁寅峰说。

梁寅峰表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很关键。发展教育要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关注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和身心健康培养,这才是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郑州的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要和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对接,“真正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梁寅峰说,这几年郑州城市发展非常快,教育事业发展更快,每年都有不少新建改扩建学校。但有个尴尬情况是,不少人不愿意从事教育。学校现在缺老师,尤其男老师更缺,招聘时男生很少。不少985院校、211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当老师,教育界称此为“人才盆地现象”。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个问题希望今后能够得到解决。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引领更多更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且是终身从事教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34601 2017-04-13 00:00:00 四 理顺体制 下活“融入郑州”这盘棋KeywordPh优化收入结构 增强发展可持续性人大代表建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