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7版:中原时报 正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能量
用陪伴,给孩子们最长情的告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15人支教队来到周口太康
用陪伴,给孩子们最长情的告白
有的老师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当地共同学习生活 有的老师用音乐帮助孩子打开心扉……
高世鹏在体育课上教学生们打篮球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热潮中,中原区的人们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一首歌,似一幅画,唱的是时代精神,画的是人间大爱。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中原区的大街小巷,寻找、发现、记录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好景,为你讲述那些怀揣大爱和梦想的人,那些感人至深的幸福梦想和追梦故事,以及让人赏不尽的美景,敬请关注。

2016年9月起,在周口市太康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他们就是中原区第四批赴太康支教队。这支队伍一直牢记中原区教体局的嘱托,致力于提高太康的教学水平。这支15人的队伍中,有的老师索性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了太康,与当地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有的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一样,用音乐改变着孩子们;还有的老师已过天命之年,在艰苦的环境中恪守着一位教育者的职责……记者 张改华 受访者供图

用心良苦 他用音乐改变孩子的内心

刘歌是本次中原区赴太康支教队的队长。人如其名,他是音乐科班出身,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擅长多项球类运动。目前,他在太康三中教授音乐。

太康三中是太康的名校。在原本就注重学业的太康,能进入三中的孩子定然是百里挑一。这是一群自律性和上进心很强的初中生,在他们本该绮丽多姿的年华里,很少将自己的真实情绪流露在课堂中,总是正襟危坐、全神贯注,似乎少了一点儿“令人着迷的躁动”,或者说“青春岁月中对美的憧憬”。刘歌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说:“我要给学生们单调的校园生活来一点颜色!”刘歌想用自己钟爱并擅长的音乐帮孩子们打开心扉。

刘歌向学生们首推“多声部音乐”,向他们推荐“1022女声组合”的诸多翻唱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原唱体会其中富于变幻的旋律。

刘歌跟孩子们推心置腹地说:“我之所以给你们上这门课,不是为了培养你们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在歌曲泛滥的当下,甄别哪些是好歌,哪些是恶俗的烂歌,哪些是有所激励、值得聆听并学习的。尤其在你们这个容易被假象糊弄,容易跟风并动摇的年龄。”

刘歌坦言:“我们支教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多么高深莫测,也不是为了突出自己有多么才华横溢,而是真正脚踏实地为孩子们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东西,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关照自己的内心,这不失为一件善举。”

刘歌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反复接受优质音乐的熏陶后,孩子们平时一些不良习惯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说普通话的多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也多了。刘歌感慨地说:“原来音乐可以有这样大的魅力!”

态度坚定 她把女儿也带到了太康

说起到太康支教,中原区支教队员刘丽娟老师的态度很是坚定。为了坚定扎根太康的决心,她将自己原本在郑州市航西小学上三年级的女儿格格也带到了太康,和当地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小姑娘和妈妈一起,在并不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创造着有滋有味的生活。

刘丽娟说起女儿,满满都是骄傲。“孩子并没有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而有所不适,反而适应得很快”。刘丽娟说,在城关镇小学生演讲比赛中,女儿为东关小学取得了太康县演讲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刘丽娟平常除了完成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外,还担当起了教全校孩子学习舞蹈操的重任。这不,4月份,在刘丽娟的号召之下,东关小学组建起了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比较琐碎:有负责迎宾的,有负责执勤的,还有负责给升国旗的孩子们培训的……自从有了大队部,校园和教室里不再有纸屑和垃圾,文明和礼貌的行为在学校里也渐渐增多。刘丽娟说,下一步,要建一个校园广播站,给校园增加更多的音乐和生气。

克服困难 她们毫不气馁,因材施教

支教队员周淑慧、刘丽娟、左芳芳的支援单位东关小学的综合条件非常艰苦,全校只有80多个学生,且基础很差,水平参差不齐。老师们没有灰心,克服重重困难,自制教具,自带小奖品、小印章等,尽最大努力提高着孩子们的综合水平。

来自中原区伏四小学的周淑慧今年任教四年级的数学和科学,这个班虽然只有12个学生,但数学基础太过薄弱,而且接受能力也很弱,四年级的孩子竟然1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熟练。

周淑慧每堂课都上得很吃力,即便这样,周淑慧从没对这群孩子失望过、斥责过,每次都一遍一遍地教,大半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有了很大进步。孩子们是最懂得感恩的,他们把周淑慧当成妈妈一样爱戴,一会儿见不到周淑慧就会不停地问其他老师:“我们周老师去哪儿了?她啥时候回来?她还回不回来……”

来自伊河路小学、身为语文老师的左芳芳已经渐渐适应了教数学的生活。让孩子们背加法表、减法表和进位加法表时,左芳芳为了让孩子们不厌烦,想出来多样性的方法:齐背、男女生背、一人一句背,甚至跑步背,在这样的方法下,孩子背得又快又牢固。

制定计划 提高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中原区华山路小学的高世鹏教的是体育,在开学第一课上,高世鹏想了解一下孩子们都学过什么技能,以方便制定教学计划。但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很吃惊,那就是什么都没学。那体育课是怎么上的呢?答案是:集合,然后自由活动。高世鹏彻底明白了,在他们眼中,体育课等于下课,甚至放学。

由于孩子们没有基础,单一的体育技能教学并不能带动所有孩子的兴趣,于是,高世鹏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改进,同时又对羽毛球、乒乓球等学生们热爱的运动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熟悉比赛规则,提高个人水平。

之后,高世鹏组建了师生篮球队。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初次选择共选出19名合格队员,每隔3~4个星期组织一次比赛,使孩子们赢得了极大的自信。

任劳任怨 有的老师不仅教小学,还教幼儿园

位于太康县建设路一条幽僻巷弄里的城关中学,当地人称作“城中”或“四中”,这里也是张海玉和李乐的支援单位。

中原区桐淮小学的张海玉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简单的幸福,能每天和孩子们一块做游戏、打球,许多年后将是满满的爱和回忆。”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的李乐面对跨学段、超负荷的工作量任劳任怨。他身患腰伤,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始终不忘用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滋养每一名学生。

来自中原区69中的王磊已过天命之年,躬身教坛三十载。他的认真体现在每一个精确的口令和动作,他的专注体现在不畏风雪的每一堂标准化体育课。

中原区帝湖小学的张晓光跨学科执教一年级体育课。在太康的第一场雪中,张晓光自发站在校园里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受到一致好评。

来自中原区育华学校的史兴豹,老父亲身患重病,但他克服了家庭困难,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原区淮河路小学的韩鲲鹏教授体育,将自己的才华施展得淋漓尽致。

中原区育红小学的高倩雯积极寻求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年轻人富于活力、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带到了太康。

中原区伊河路小学的郭莹莹服从安排,被调到距离太康县城较远的学校。面对简陋的校舍、教学条件和居住环境,郭莹莹克服一切困难,苦中作乐。由于小学部仅有10名学生,郭莹莹还担任起了幼儿园的课程。面对幼小差异,郭莹莹潜心研究教法,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中原区70中的褚高阳副校长除了在太康三中教授政治课程以外,还担任本次支教队的副队长,巡视学校、制订计划,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这支15人的支教队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尊重,太康的孩子们也对来自郑州市中原区的这群老师们很喜爱,都希望以后有机会来郑州看看老师们的学校,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36070 2017-04-19 00:00:00 三 用陪伴,给孩子们最长情的告白KeywordPh有的老师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当地共同学习生活 有的老师用音乐帮助孩子打开心扉……中原区15人支教队来到周口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