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项材料都交上去了,遗憾的是,今年太极拳依然没戏。”51岁的严双军眉头紧皱,一声叹息。3月31日是申报期的最后一天,作为中国备报项目之一的太极拳并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文本、视频等申报材料。这意味着,持续10年的太极拳申遗之路,再次梦断。 这让严双军很沮丧,很焦虑。“太极拳何时才可以赢得国际的认可?”作为焦作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一直在思考。他的老家温县被公认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申遗,作为发源地,温县责无旁贷。” 事实上,太极拳申遗起步很早,从2008年8月就开始了,屡次与目标擦肩而过,其背后原因值得玩味。外部来说,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在“抢注”太极拳;内部来说,同样在申报的文化瑰宝繁多,竞争激烈,使得太极拳申遗既存在外部压力,也存在内部压力。 申遗之路坎坷,但温县及焦作人从没想过放弃。4月10日,陕西宝鸡发起成立了中国太极拳申遗联盟,为申遗助力。很多人都期待,梦圆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发自河南温县、陕西宝鸡 【遗憾】 持续十年申遗路,今年再次梦断 “2011年韩国跤拳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武术项目,2015年印度瑜伽也入选名录,可是我们的太极拳还在苦苦地等待中。”言谈之中,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难掩失望。 严双军是温县政协副主席、太极拳文化研究学者,出版过《太极拳》《中国太极拳概述》等专著,也是太极拳申遗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介绍,明末清初,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始创太极拳。300多年来,经过陈氏族人和太极拳爱好者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衍化成陈、杨、吴、孙、和等流派。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太极拳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县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发源地。2007年10月,陈家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作为发源地,太极拳申遗,我们责无旁贷,而且也在一直努力。”严双军说,2008年,为弘扬和保护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创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在当年8月就申报了,算起步很早的了。” 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10年,申遗之路依然充满了波折。“其实,各方面已经相当重视了。”他说。今年初,文化部将太极拳、藏医药、木版年画3个项目列入了申报备选资格,让好好准备申报材料。“前一段,都在等待最终资格认定,可惜,今年还是遗憾了。” 3月31日是名录申报期的最后一天,作为中国备报项目之一的太极拳并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文本、视频等申报材料。“这意味着今年是没戏了,好事多磨。”严双军说。 【现状】 太极拳远播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河孕太极,中州育神拳。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闫芒种告诉郑报融媒记者,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集养生、健身、竞技于一体,已成为温县乃至河南连接世界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他认为,太极拳老少皆宜,对外国人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 闫芒种介绍,在省市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作为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温县在太极拳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8月,顺利建成非物质文化类专项博物馆——中国太极拳博物馆,集中收藏和展出多年来温县收集整理的珍贵太极拳资料近万件,对太极拳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传承衍变、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温县高度重视太极拳传承人、展示馆、传习所等方面的申报。他介绍,截至目前,温县先后申报国家级太极拳传承人4名(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3名;申报太极拳省级展示馆1个;申报省级传习所3个;市级传习所3个。 “太极拳行云流水般的柔性运动方式,具有其他文化形式无可比拟的亲和力。”闫芒种说,太极拳的传承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因此,在太极拳传承过程中,会因为传承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武术基础、思维方式等不同,而发生衍变。更因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丰富、技击原理独特、受众老少皆宜的特性,关注者极为广泛。 他介绍,300多年来,太极拳为人们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大批拳师纷纷下海授拳,陈式太极拳走出陈家沟,并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习练者达3亿人之多,被誉为“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尴尬】 未入联合国评审就无奈地“道别” “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应该重视这样一项传统运动和文化的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表示,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力。他认为,太极拳的特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相符,具备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 严双军表示,2008年8月,温县配合焦作市政府启动了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过紧张的文本编制、专题片制作,呈文化部审核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太极拳第一次申遗,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申遗项目数量不限,太极拳也被列为申报项目。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因中国申报项目多,共35个,太极拳未进入评审阶段就无奈地“道别”。2009年1月,教科文组织函告温县,因为文本原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未能获得第一次评审会议通过,建议撤回申报申请,待文本资料完善后重新申报,否则,如终审未能通过,4年内将不得再行组织申报。经征询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温县撤回了非遗申请。 严双军说,2009年9月,第二次太极拳申遗,“那一次成功的希望很大,都很有信心。”一路过关斩将,也成功地将各项申报材料报送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可是,谁会想到,2009年教科文组织限制申报数目,中国最终确定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太极拳被搁置。 “太极拳在两次与非遗擦肩而过后,机会就越来越难了,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申报变成了两年一次,每个国家一次只能报一个项目。”严双军说,2010年,温县配合焦作市政府再次申报,但没通过国家文化部的资格认定。从此,太极拳申遗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变数。 【挑战】 竞争激烈位次靠后屡被“挤掉” 虽然申遗之路非常坎坷,但对温县及焦作来说,从未想过要放弃。温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兵介绍,2012年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就太极拳申遗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温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申遗工作机构,并连续将申报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经过不懈努力,太极拳再被文化部列入备选名单。2015年3月,省文化厅将太极拳的申报片、文本等上报文化部非遗司。焦作还邀请了申遗专家刘魁立等就太极拳申遗文本和专题片进行座谈。2015年9月,省文化厅也将太极拳申遗工作列为“头号工程”全力推进。 为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影响,为申遗造势,2015年10月,焦作举行了“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组织国内外30多个城市,10万余名太极拳习练者集中演练、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分散演练,成功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2016年,省政府将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太极拳申遗工作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郑报融媒记者了解到,虽然太极拳申遗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仍存在着不小的困境与挑战:其一位次靠后。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出台新规,将每年1个国家可申报2个项目更改为1个。而目前在文化部候选名单中,太极拳排名位次居中,申报资格竞争异常激烈。 其二是太极拳的品牌危机。韩国、日本、印度等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如被其恶意抢报成功,太极拳这一“金字招牌”将落入他国之手。而国内的湖北武当山利用金庸武侠小说大力宣扬所谓“天下太极拳出武当”说法,这些都对太极拳申遗构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助力】 宝鸡发起成立中国太极拳申遗联盟 据介绍,去年12月,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温县县委书记王玲等领导专程赴文化部拜会了项兆仑副部长。按照项兆仑副部长要求,由省文化厅牵头,组织省、市、县相关专家重新编制了申报文本,并聘请具有多次申报专题片摄制经验的央视9套章雨洲导演团队莅温县开展了专题片摄制工作,相关申报资料已呈递文化部。 在焦作如火如荼进行太极拳申遗的同时,陕西宝鸡也在行动。4月10日,宝鸡市太极拳协会在宝鸡金台召开以“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打响太极申遗之战”为主题的太极文化研讨和新闻发布会,旨在更好地传承保护太极文化和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申遗加油助力。 宝鸡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张中林表示,为弘扬中华太极文化,宝鸡市太极拳协会、宝鸡市三丰太极拳研究会将积极行动,主动担当,全力支持中国太极拳申遗:联合各方太极拳组织、道教协会等,成立太极拳申遗联盟,声援和支持国家太极拳申遗工作。联合有关企业发起支持太极拳申遗和太极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助力太极拳申遗和太极拳产业发展。 这也是为了传统文化鼓与呼的举动,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打响太极拳申遗之战。“太极拳博大精深,加快申遗,有利于整合太极拳文化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这一民族珍贵遗产的传承和弘扬。”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宝鸡市太极拳协会会长张中林告诉郑报融媒记者。 对此,严双军表示,太极拳申遗的目的绝不是抢注“金字招牌”,为自己的文化产业“贴金”,而更多的是需要唤醒社会对太极乃至传统文化的回归和继承。他说,让身口相传的文化链延续,这是“活”着的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之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的初衷。“弘扬太极拳有助于中外交流更广泛深入,实现对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上的双赢。” 【对策】 上升为“国字号”战略加快推进 “太极拳申遗之路,已历时10年,遭遇了很多困难。其中,文本翻译就要求很高,必须能把太极拳的精髓表达出来,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得懂。”严双军说。国家非遗保护中心一位专家表示,申遗文本不好的话,根本不可能申报成功,“太极拳申报文本很重要。”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但太极拳申遗目标一直未能实现,令人遗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国家应该加快太极拳申遗的进度。张立勇说,太极拳看起来是武术,实际上也是哲学的一种,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继包涵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在里面。 事实上,每年两会,太极拳都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张立勇建议,文化部把太极拳排在申遗进度的第一位。他说,目前,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在“抢报”太极拳,尤其韩国,通过媒体散布“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济州岛属于韩国”等不实言论,韩国已把端午节和拔河都申遗成功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他建议由文化部牵头,加快温县太极拳申遗工作进度,“优先推荐,防止中国文化瑰宝再落入他国之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对此表示赞同,他建议将太极拳申遗上升为“国字号”工程,加快推进申遗工作。“如果一旦被他国抢先申遗,对我国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说。 “太极拳不只是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更能成为向世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独特贡献。”对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严双军非常认同,“航天员刘洋都在天宫一号展示太极拳了。”他也期待着太极拳申遗能早日成功,“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