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成语故事】 班荆道故 【释义】 有人概括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分别代表着知己、红颜、功名。春秋历史上,一个避难出逃的贵族公子,在流落他乡、前途未卜之际,巧遇惺惺相惜的异国好友。在知悉友人际遇之后,这位好友挺身而出,积极斡旋,纾困解难,为朋友铺平了回国的路。这个幸运之人就是楚国的伍举,与莫逆之交“班荆道故”的一场美好相遇就发生在公元前547年的郑国都城郊外。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为避杀身之祸伍举逃亡他国,偶遇好友声子 欲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是从故事主人公的身世说起。伍举何许人也?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之祖父,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曾任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伍举的父亲伍参原本是楚庄王身边的一个“嬖人”。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郑国的邲地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表示同意。这时伍参力劝楚庄王出战,并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邲之战立功,楚庄王封伍参为大夫,他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沿袭伍姓。 伍参成为楚国大夫之后,在国际交往中和蔡国的太师子朝成为好友。受到父辈的影响,伍参的儿子伍举和子朝的儿子声子也互相友好。伍举娶了王子牟的女儿为妻。后来,王子牟在申公位上获罪出奔。在查究王子牟事件时,有人说:“伍举确实护送了他。”为避杀身之祸,伍举逃亡到郑国,准备乘机再到晋国。此时,蔡国的声子正打算去晋国,在郑国郊外碰到了失魂落魄的伍举。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喜相逢,惨将别,两个人想说的话太多。无奈郊外条件简陋,只得扯草铺地,聊以代席,借以为坐,两个人边吃边聊,互诉衷肠。伍举向声子讲了自己的境遇,表达了想回到楚国的愿望。声子说:“放心吧,我一定让您回到楚国去。” 偶遇后伍举继续向晋国漂泊 声子为好友归国奔走呼吁 郑郊偶遇之后,两个好友依依惜别,伍举继续向晋国漂泊,声子则积极为好友归国奔走呼吁。机会很快就来了,恰逢宋国的向戌准备调解晋国和楚国的关系,声子便和他一起出使到晋国,然后又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与声子谈话,询问晋国的情况,并将晋楚之人相比,问:“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晋国的大夫是贤明的,都是当卿的人才,就好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楚国运去的。虽然楚国有人才,晋国却实在使用了他们。”(成语“楚材晋用”就是这么来的)子木接着问:“他们没有同宗和亲戚吗?”声子回答说:“虽然有,但使用楚国的人才确实多。”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声子引用了《诗》《夏书》《商颂》的表述。他进一步引申说:“讲求礼仪就不会失四方的国家,并且做别国的主要谋士,来危害楚国,至于不可救治。现在楚国的大夫逃命到四方,正所谓滥用刑罚不能容忍。” 空口无凭,有例为证。声子列举了几个楚材晋用的典型:其一是析公。由于子仪的叛乱,析公逃亡到晋国,晋国人把他安置在晋侯战车的后面,让他作为主要谋士。绕角之战,晋国人将要逃走,析公力阻,晋人听从,楚军夜里崩溃。晋国于是侵入蔡国,袭击沈国,俘虏了沈国国君,在桑隧打败申国和息国军队,俘虏了申丽而回国。郑国在那时候不敢向着南方的楚国。楚国丧失了中原,这就是析公干出来的。其二是雍子。“雍子的父亲的哥哥诬陷雍子,国君和大夫不为他们去调解,雍子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将鄐地给了他,让他作为主要谋士。彭城之战,晋国、楚国在靡角之谷相遇。晋国人将要逃走了,雍子发布军令,让该回去的走开,并且故意放走楚国俘虏,使楚军夜里崩溃。晋国降服了彭城而归还给宋国,带了鱼石回国。楚国失去东夷,子辛为此战而阵亡,这都是雍子所谋划的。其三是子灵,也就是申公巫臣。子反和子灵争夺夏姬而阻碍子灵的婚事,子灵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将邢地给了他,让他作为谋士,抵御北狄,让吴国和晋国通好,教吴背楚国,教他们坐车、射箭、驾车作战,让他的儿子狐庸做了出使吴国的使者。吴国进攻巢地、占取驾地、攻下棘地、进入州来,使楚国疲于奔命,到今天还是祸患,这就是子灵干出来的。其四是贲皇。若敖的叛乱,伯贲的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晋国人封给他苗地,让他作为主要谋士。鄢陵之战,楚军逼近晋军并摆开阵势,晋国人就要逃走了。贲皇提议填井平灶,摆开阵势,用四军集中对付楚国的王族,使楚军大败,君王受伤,军队士气不振,子反为此而死。郑国背叛,吴国兴起,楚国失去诸侯,这就是贲皇干出来的。” 事实面前,子木说:“阁下所言极是。”看到铺垫起了效果,声子道出了真实意图:“现在又有比这厉害的。伍举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儿,子牟得罪而逃亡。伍举由于害怕而逃亡到郑国,伸长了脖子望着南方,说:‘也许可以赦免我。’我在郑国见到他,当时对此并不抱希望。现在他在晋国了。晋国人将要把县封给他,以和叔向相并列。他如果要危害楚国,难道不是楚国新的祸患?”子木听后,对楚康王说了,楚康王提高了伍举的官禄爵位而让他官复原职。声子让伍举的儿子鸣去迎接伍举回国。 郑国郊外的那一场偶遇,上演了好友相逢的传奇故事,改变了伍举的逃亡命运,留下了“班荆道故”的千古佳话。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