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惠济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4-05
创建文明城区 惠济这边风景独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建文明城区 惠济这边风景独好
惠济区三摘“省级文明城区”金字招牌 矢志不移推动创文工作向纵深发展
大运河索须河段生态水系风光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参加郑开马拉松比赛

前不久,记者从惠济区文明办获悉,这是该区第三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区”荣誉称号,2009年该区首次获得“河南省文明城区”称号,并于2013年再度蝉联。花园口镇第二次获得“省级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区国税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市第三苗圃、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人民检察院、区第一初级中学、区实验小学获得省级文明学校。

惠济区以建设“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实验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速冻食品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三大产业。在创建活动中,惠济区探索实施的“家庭文明代表制”和“未成年人教育导师制”在全省推广,在举办道德讲堂、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上,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科技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河南省文明城区、第三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品牌农业示范区、“河南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等众多国家级、省级先进称号,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级验收,惠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最近几年迅速攀升。 记者 李怡青 通讯员 张超 文/图

推措施

三大措施

推进创文攻坚

具体措施上,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根据人士变动及时调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重点工作实行区领导分包制,“一把手”深入一线督导任务完成情况。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专项督导创文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常委督导创文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区政府领导督导创文工作的通知》文件。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动全民参与。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设置大型公益广告60多块,制作宣传标语500多条、展板300多块,制作62种100万份宣传品免费发放给广大市民;成立了文化、新闻出版协会和民间艺术协会,引导群众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民间文艺表演活动15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0多万人次;充分利用该区《村情民意小报》、《惠济时报》这一载体,将宣传内容列入常设版块;我区探索实施的“家庭文明代表制”从全区选出了4万多名文明代表,实施的“未成年人教育导师制”从社会上选出了3000多名志愿者导师,在全区形成了“人人知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满意创建”的生动局面。

三是着眼实际,创新载体,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把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细胞工程”,抓实抓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河南、郑州先行”、“文明交通”、“学雷锋志愿服务”和“道德讲堂”、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举办社区讲座,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谈。利用好各村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文化广场,组织业余文化艺术队伍180支,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点,招募并培训200余名文化服务志愿者,面向群众免费举办文化艺术“公益大培训”,开办戏曲、古筝、书法等10余种培训课程,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彩纷呈,形成了点上抓起、线上辐射、面上拓展的文明创建格局。

看成效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民生质量显著改善

近年来,全区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6.5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平均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7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速为2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速为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27041元、20079元,年平均增长10.8%和12.9%。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每年政府均拿出一部分资金倾向投入民生事业,2015年度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9亿元,有力推动了民生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阵地全覆盖;文物保护扎实推进,辖区市级以黄河澄泥砚、烙画、蛋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开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2015年累计投入12.5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新增优质学位3.5万个,先后引进郑州实验高中、郑州四中、郑州市实验中学、郑州五十七中等名校,郑州师范学院、原中州大学等4所大专院校成功升本,该区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完善。投资3.56亿元的区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竣工开诊,新增床位500张,市三院、惠仁医院建设顺利推进,6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7家区属医疗机构与郑州人民医院组成“区域医疗联合体”,不断满足辖区群众的就医需求。累计落实利益导向资金4728万元,惠及群众25万人,荣获“河南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称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现“五险合一”市级统筹,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多次上调,参合率达99.9%。优先保障就业,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新增城镇就业近2.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面落实养老补贴、“两免一补”、双拥优抚安置等各类惠民政策。始终关心关注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开建公租房项目34个、房屋7625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大病救助近7万人次,群众生活得到更多保障。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承载功能日益完善

郑州未来中心城区规划已北扩至黄河南岸,惠济区已被纳入郑州市中心城区版图,在四轴中占有一纵之地,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探索实施的“政府主导规划、主导拆迁、主导产业布局、主导安置房建设” 合村并城推进机制在全市推广。交通道路体系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成效显著,全市生态廊道建设观摩会、征迁工作观摩会、新型城镇化现场会先后在我区召开,“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牌子将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先后建设江山路、京广快速路北延等道路48条,辖区通车里程达470.7公里。北郊热源厂建成投用,结束了郑州北区没有暖气供应的历史。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强力实施“蓝天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全区工地扬尘治理不断规范,无燃煤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4.5%,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建成北四环、江山路等生态廊道12条55.1公里,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2.48万亩,城区绿化率达49.8%,全市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生态廊道建设先进单位。市场外迁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圆满完成,城乡环境大幅提升。

近年来,花园口镇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3年获得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快”、“十强”乡镇和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先进乡镇。花园口镇位于郑州市区东北角,濒邻黄河南岸,辖区内万客隆家具城、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园已成为郑州市乃至中部地区物流集散地。其中,京水、大庙、祥云寺东岗自然村为郑州市全镇域合村并城项目试点,荣列省重点项目。

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文明品牌不断加强

近三年来,该区的道德讲堂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始终名列全市前茅。由该区打造出的“家庭文明代表制”和“未成年人教育导师制”文明品牌,近来年不断深入,已组建文化、科普、德育、三理、学雷锋志愿等11大导师团,招聘区直各部门、辖区各级文明单位、街道(社区)各类导师3000余名,在全区42家中小学校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活动,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达320场次,受益未成年人超过1.2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同时,该区创建的特色品牌“家庭文明代表制”,在全区评出家庭文明代表40000余名,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并以此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重实践

区国税局促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6年以来,惠济区国家税务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抓住税收工作中心,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国税事业科学高位发展。

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该局“书香家庭”获市局一等奖,“书香征文”获市局二等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导,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惠济区国家税务局先后获得“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郑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惠济区国家税务局将继续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切实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践行为落脚点,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道德实践为载体,全面深入抓好道德建设。文明执法,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坚持“围绕税收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税收”的工作思路,规范税收执法,健全执法服务监督机制;优化纳税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加强税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惠济一中开创“文明创建”新步伐

近年来,惠济一中以“创文明校园,促文明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秉承“为每位学生提高一生都值得回忆的优质初中教育”的办学理念,始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使该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全区教育质量的楷模。

家校联合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

在对学生教育活动中,学校形成了德育教育网络。使“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好教育的活力。德育教育网的建立,形成了学生思想教育的全方位管理机制,拓宽了教育空间。

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育人功效

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爱岗敬业”为主题,不断强化师德教育,着力塑造“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教师形象。学校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今后,将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典范,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区人民检察院让检察文明之花更多彩

惠济区检察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发展的着力点,始终牢牢把握文明单位建设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五个着力”为抓手,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容,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三个到位” 优化氛围

坚持思想认识到位。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统一配合参与的共创局面。坚持全员参与到位。

加强“三项建设” 优化风貌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周一学习制度。加强道德建设,涌现出王琼等一批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加强“细胞建设”,组织开展文明科室、个人评选活动。在郑州市公共文明知识常识演讲比赛中,选派的干警在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坚持“四个注重” 提升水平

注重融入大局,胸怀大局谋划检察工作。注重依法履职,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重使命担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注重诉讼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让检察文明之花在邙山脚下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惠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在行动

惠济经济开发区2011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等,连续6年被授予“五快(五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荣誉称号,获得市政府表彰。5年来,围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惠济经开区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创建标准,实现了文明单位创建与整体工作的全面协调推进。

深化认识,提升创建水平

成立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抓好教育载体,提升文明素养。惠济经开区信息《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在《郑州日报》上刊登。

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营业收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税收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达到25033人。

第三苗圃掀起精神文明创建高潮

郑州市第三苗圃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充分发挥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三苗圃党支部高度重视文明单位的保持和提升工作,将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累计推荐身边好人13位,上报好人线索30余条。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和善行义举榜活动,4组家庭上榜。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第三苗圃与孙庄结为帮扶对子,为村民讲述树木养护知识,给村民开拓一条绿色产业的道路。

努力打造“绿满商都

花卉郑州”的城市名片

积极开展和参与“绿满商都 花卉郑州”系列花事活动,打造第三苗圃名片。

第三苗圃将自身特色融入花展,以花会友,以花待客,努力打造“绿满商都 花卉郑州”的城市名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1862 2017-05-09 00:00:00 二 创建文明城区 惠济这边风景独好KeywordPh惠济区三摘“省级文明城区”金字招牌 矢志不移推动创文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