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6版:惠济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6
澄泥砚,泥与火淬炼的艺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非遗系列之走近黄河澄泥砚
澄泥砚,泥与火淬炼的艺术
编者按
八仙过海砚
南瓜砚
王玲在制作黄河澄泥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惠济区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惠济具有重要作用。说起惠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分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俗、民间信仰等9类50多项,比如黄河澄泥砚、砖雕、烙画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惠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

九龙砚

说到澄泥砚,不少文人墨客都知道,它是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它以多变的造型、绚烂的颜色备受文人雅士推崇,引得历代帝王竞相收藏。有人说,澄泥砚的烧制是一场泥与火淬炼的艺术,黄河的泥经多道工序磨制,最终浴火涅槃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在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澄泥砚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玲创办的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里,就制作黄河澄泥砚。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张惠 文/图

澄泥砚历代悠久

澄泥砚历史悠久。汉代出现的陶砚是澄泥砚最早的雏形,至唐、宋最负盛名。元代以后,由于关键制作技术的失传,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出现断层。到了清代,曾有不少人力图研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成功。澄泥砚的重要产地虢州(今河南灵宝境内)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即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交会处,两地所产澄泥砚均以黄河为主产地,为同一品质。时至今日,曾有多地试烧澄泥砚,并取得了斐然成绩。

目前,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都有澄泥砚艺人,他们守着黄河岸,带着对泥土的痴迷与执著,延续着澄泥砚文明。

澄泥砚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著称于世。它质坚耐磨、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不伤笔、不损毫,因烧制过程及时间不同可呈现出朱砂红、鳝鱼青、豆沙绿、檀香紫、蟹壳灰等多种色彩。

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黄河滩

因为澄泥砚的繁琐制作流程和诸多不确定性,所以要求从事此行业的艺人一定要有恬淡、从容的心态。黄河风景名胜区,步入一个小院,顿时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院子内瓜果青蔬,随意摆放着一些精美砖雕和人物彩塑,淳朴的乡土气息里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韵。仰望四周,头顶上是黄河风景名胜区内的缆车,一切是那么静谧,这里就是黄河澄泥砚传承人王玲和她的金沙泥研究所。

王玲今年已50岁,时光几乎没有在她身上雕刻下烙印。她明眸善睐,由内而外散发着一股淡泊、宁静的气息。熟悉王玲的人都会发现,今日的王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平静和坚定,这是一种历经生活洗练之后的心境。

她1986年跟随丈夫从安徽来到郑州,他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澄泥砚,并开始对澄泥砚悉心研发。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这对年轻的夫妇把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这片黄河滩上。

制作澄泥砚离不开黄河泥料的采集,白天他们趁洪水季节到黄河中捞取泥料,制好砚坯,阴干。晚上在潮湿而又狭窄的斗室里继续工作,不眠不夜。制作澄泥砚最关键的工序就在它的烧制上。由于泥质特别细腻,经不起高温煅烧,而温度低了又没有硬度。寒暑三四载,1991年,在经历了131次试验后,澄泥砚终于光彩现世。

王玲说,1997年,她的丈夫张存生受邀开始投入到“九龙晷”砚的制作中,“九龙晷”砚的设计复杂工艺复杂,融合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表现手法,还要求充分体现黄河文化的特色。张存生在工作室连续熬了几天几夜,在第四天早上突然倒下,医院诊断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

丈夫去世后,王玲想起丈夫的嘱托,决定坚持下去。“从1989年到现在,我培养了不少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技艺、经验、精神的传承,必须让青少年参与进来。”王玲说,目前,她打造了一种新的传承模式,成立了青少年陶艺体验馆。

多次获中国民间 工艺最高奖

在王玲的金沙泥艺术研究所展厅内,无数的奖状奖杯记录着她的辉煌。2003年黄河金沙泥艺术被列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首批重点抢救项目,澄泥砚作品《九龙回归砚》(2001年)、《宝琴赏梅》(2007年)、《黄河岸边是我家》(2009年),以及《八仙如意砚》(2011年)都曾获得“山花奖”。“山花奖”是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一人一生能荣获一次已非常了不起,而王玲却拿了4次。

除此之外,澄泥砚多次参展国际国内艺术博览会,受到全球艺术界、收藏界等的青睐,并获得国内外70余项荣誉,而王玲本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目前,王玲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徒与创作研发上。此外,她还经常对学徒进行授业解惑,并成功培养出了近百名学生。她表示,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澄泥砚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澄泥砚的制作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制作方法,选泥、澄泥、晾泥、和泥、制坯、湿刻、阴干、干刻、打磨、抛光……30多道制作工序中任何一个小疏漏都会导致整件作品前功尽弃,因而真正的澄泥砚成品率很低。如今,黄河澄泥砚在延续古法土窑烧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采用多种名贵中草药后期烧制熏蒸而成。经此法制作的澄泥砚,既保留了古砚含津益墨的特性,还能保证使用本砚磨墨做出的字画不生蛀虫,故而成为收藏家们青睐的佳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1883 2017-05-09 00:00:00 二 澄泥砚,泥与火淬炼的艺术KeywordPh编者按非遗系列之走近黄河澄泥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