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3版:中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社区小哥”成长记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蝶变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年励志故事会之杜轶衡
“社区小哥”成长记

杜轶衡今年33岁,是桐柏路街道团工委副书记。

2010年4月,26岁的杜轶衡担任桐柏路街道城开社区主任一职。当年,对社区主任比较流行的一个称呼叫做“小巷总理”,楼院里面的大事小情都要管。杜轶衡从小在厂矿家属院长大,印象中的社区主任都是居委会大妈,身边朋友跟他开玩笑说:“社区不都是大妈吗?你怎么去了呢?”杜轶衡仰天大笑,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社区小哥’了。”记者 张改华

到社区第一件事,就是协调夫妻矛盾

杜轶衡刚来社区没多久,一天下午,一到单位,见到一名男士愁眉苦脸地在等他,因为这是当上社区主任以后第一次有居民专门来找,所以杜轶衡无比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居民。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名男士一开口就说:“我老婆不让我进家门,社区能不能帮帮我?”杜轶衡沉默了……刚到社区的时候,杜轶衡脑海中想象过无数次第一次给需要帮助的居民服务的情景,帮助残疾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帮助小学生辅导功课,帮助解决邻里纠纷……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件事是要去协调恶化的夫妻关系。杜轶衡心想:我这个连女朋友都没有的单身汪该怎么帮他呢?

后来,杜轶衡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还好男士的妻子是十六中的老师,素质很高,杜轶衡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好歹是让他进家了。通过这个事情,杜轶衡真心觉得社区的工作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

建立城开社区足球队,让大家玩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的居委会主任往往都是居住在这个居民区里的老人,对邻里关系十分重视,也很了解管片里居民的情况。但是,时代在进步,居委会大爷大妈由于年纪大,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远不如年轻人,沟通、交流都力不从心。而社区作为最基层的一个群众机构,已经成为执行政府工作和表达民情民意的最“前线”。因此,更懂时代变化、有更强适应能力的80后、90后走进社区,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城开社区是依托于一个新的商业型小区的社区,所以平时接触的居民年龄阶层总体来说比其他社区都年轻些。杜轶衡想,既然大家都是年轻人,平时除了把社区既定的工作做好以外,如何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大家服务,拉近大家的距离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大家组织起来,一起玩!

所以,社区建起了城开社区足球队,每周二晚上在辖区的六十八中踢球。这样一来,就有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球友,从20岁出头到40多岁的大哥,有的还带孩子来,彼此之间加深了印象,紧紧团结在了社区周围。

社区还开展了很多献爱心活动。每年的6月,社区都会组织开展“爱心助考”活动,2014年以来,社区共计帮助了辖区54名高考学子顺利到达考场。2016年11月30日,社区组织6名青年志愿者“送温暖”,为残疾儿童送去了100多套衣服和志愿者们亲手编织的50条围巾。2017年3月20日,组织社区单身青年参加鹊桥联谊;3月25日,组织辖区20多名青年参加郑开马拉松。

尽管目前一些参与社区工作的80后、90后缺乏工作经验,但所幸社区内仍有一大批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富有热情,毫不藏私,帮助年轻人将经验和知识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把社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杜轶衡说:“现在的我,可以说是个合格的‘小巷总理’,因为除了社区的日常事务,我还发动居民参政议政,把我们的社区建成了一个人见人羡的大家庭。我想我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会拿出更大的热情和干劲,为社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2172 2017-05-10 00:00:00 三 “社区小哥”成长记KeywordPh青年励志故事会之杜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