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4版:中原时报 母亲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M04-05
有辛酸 有快乐 来听听4位母亲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辛酸 有快乐 来听听4位母亲的故事
编者按

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相信不少妈妈们都收到了儿女送给自己的礼物。母亲节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节日。

有句话叫做: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个母亲什么样,这个家庭就是什么样。本期《郑州晚报·中原时报》特意选取了几名普普通通的母亲,她们当中有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有律师,有幼儿园园长,更有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作人员,来听听她们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作为母亲、作为女性的励志故事。

她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为社区工作十几年如一日

2006年10月,性格泼辣、聪明能干的李建霞当选为汝河路街道汝河小区社区副主任,任妇联主席,负责宣传、民政、综治、民调、科普、残联、工会、创文等工作,在社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多年来,她凭借着能说会道的口才,有效制止了因家庭纠纷引起的两起妇女跳楼事件,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史建停 文/图

被称为“工作狂”

为了社区的各项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李建霞便将家务活全扔给了丈夫。丈夫一开始并不理解,但时间久了,看到她为了社区的大事小情奔波忙碌,选择了默默支持她。在她的影响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学习刻苦,经常参加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她教导孩子们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邻居们提到这一家子,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

2015年8月份,李建霞累倒了,胆结石伴随胆囊炎发作,疼得她冷汗直流,没办法只能住院动手术,在她动完手术的一周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岗位,导致刀口感染,苦不堪言又重新打点滴治疗,这种类似“工作狂”的精神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同事的表扬和敬重。

家住汝河小区的倪春红,30多岁,患有乳腺癌,离异,带一个上初中的孩子,家庭情况非常困难。多年来,李建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她的关心,帮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住房。面对庞大的医药费,她想到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倪春红争取大病医疗救助,并耐心开导,鼓励倪春红战胜病魔。

家住34号楼的朱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天不遂人愿,朱玲在下楼梯时跌倒昏迷成为植物人。朱玲在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爱她如命的丈夫,多少个日日夜夜不辞辛苦地守在她身边,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丈夫无私大爱的感召下,朱玲从当初的植物人恢复了清醒。李建霞得知朱玲家的情况后,带领区残联的同志上门进行实地查看,为其办理了残疾证,并经常帮助其家庭申请困难救助,为了她出行方便,还为其申请发放了轮椅。

去年考上大学、住8号楼的赵一静父母双双下岗,母亲有残疾,大学学费给这个相对困难的家庭带来了忧虑。李建霞知道后,多次和上级团委、工会、民政等部门汇报沟通,为其申请了助学金,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不气馁,勤奋学习,早日回报社会。

热心公益 多次献血

关心广大妇女日常生活的同时,李建霞为了活跃社区文化氛围,带领大家在辖区小广场开展一系列广场舞、有氧健身操的练习。每天早上8点钟,欢快的舞曲准时在社区活动场地响起,李建霞就每一个动作进行细心指导,学员们一个个练得非常认真,衣服湿透了,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去年9月11日,李建霞带领辖区八妹文艺队参加了一医院组织开展的“舞动健康 快乐生活”广场舞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李建霞热心公益。自2006年至今的10多年中,她累计捐献全血36次7200cc,机采成分血3个治疗量,并光荣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预备成员。

她是一名创业者

先后创办了5所幼儿园

王萍萍出生于1967年。1998年,已过而立之年、且已有一个孩子的王萍萍遇到了生活的挑战:她下岗了。顿时,她陷入了迷茫、困惑和无助。她失过眠,掉过泪,静静的西流湖畔、喧嚣的金水河边都曾出现过她徘徊的身影。然而,她没有沉沦,没有气馁。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家人亲友的鼓励中,她决心振作起来,寻找新的生活出路,和困境抗争。经多方筹集资金,利用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后院的一座旧楼,王萍萍开始着手筹办爱心午托部。记者 张改华 文/图

东奔西跑 成功创办午托部

王萍萍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购材料、请工人,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把一座多年无人使用的旧楼装饰得焕然一新,并为学生安排了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干净卫生的午餐和舒适的午休条件。王萍萍在创办午托部和学前班的过程中,坚持优质服务、低赢利的原则,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午托部解决了远途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很受家长们的欢迎,生源日益增加。

王萍萍成功了,她的爱心和汗水也开始有了回报。午托部的成功使王萍萍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一个新的想法逐步萌生了。

2002年9月,王萍萍筹集资金25万元,创办了郑州市中原区爱朵儿文化宫路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前提。王萍萍就到郑州幼师、黄河科技学院、河南妇女干部学校、河南理工学校、濮阳市幼师、商丘市幼师等专业学校挑选教师,经试用后签订合同,实行双向选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开展一些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最后互相提高。就这样,逐步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

2005年7月,经过7年办园经验的积累,王萍萍心里有底了,胆子也大了。经过一番艰苦的运作,又精心打造了郑州市中原区爱朵儿汝河路幼儿园。同年8月,又成功地兼并了郑州市中原区第四幼儿园,建立了爱心外国语颍河路幼儿园。由于分园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布局,开园后的第一次招生就获得了成功。

事业成功后 不忘回报家乡

事业的成功没有使王萍萍忘记家乡,她时常回到生她养她的新县探望亲朋好友,拜访同学故交。为了报答故乡,她资助新县一中贫困生朱思颖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5月,还出资为朱思颖家兴建了沼气池。

2007年4月,王萍萍得知爱朵儿文化宫路幼儿园中一班幼儿钱坤的妈妈身患绝症,为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数万元的债务的事情,便立即减免了钱坤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切费用,并在园内发动了一次“拯救妈妈,爱心捐助”募捐活动。幼儿、家长,还有闻讯赶来的社区干部、幼儿园附近的商户也都参加了募捐,两天内捐款10870.9元。王萍萍把饱含幼儿园小朋友爱心的捐款送到了病人的床前,钱坤的妈妈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为使幼儿园更专业化、品牌化,2008年5月,王萍萍将名下幼儿园全部更名为爱朵儿幼儿园,并成立了河南爱朵儿幼教集团,开始了集团化运作的道路。

现在,王萍萍已经创办了5所幼儿园,当初那个徘徊、忧郁的母亲已经成长为一名自信、大方的创业者。她说,自己将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

她是一名环卫工作者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人洁”

曹香荣是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凭借着扫马路这个在众人眼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曾先后荣获“郑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原区环卫先进工作者”“中原区优秀城市美容师”等多项荣誉。

多年来,为了工作,曹香荣失去了很多陪伴女儿的机会,但她说,一切都值得。

记者 张改华 文/图

一年365天 每天都要凌晨4点起床

环卫工作平凡中折射着伟大,简单中蕴含着细致,无华中透出璨璀。曹香荣很执着,也很倔强,她对每一个清扫动作、每一个环节近乎苛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每一个动作反复拿捏与推敲,以求每个环节都合乎规范。在2004年度“宇通杯”职工运动会上,曹香荣技压同侪,凭借娴熟的清扫技术、扎实的清扫技巧、过硬的清扫质量,赢得评委会的一致好评,一举夺魁,被授予“技术状元称号”。

每天,曹香荣总是第一个到岗,把清扫工具提前准备好,合理调配人员,使清扫工作井然有序、从容不迫地顺利开展,并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清扫质量“四净、五无”的标准,为同志们做好传、帮、带,通过自己的身先士卒,将全组职工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清扫保洁质量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改观。

“千金难买黎明觉”,一句话道尽环卫工人的辛苦。睡觉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于环卫工人来说却是一种奢侈。从年初一到年三十,365天每天都要凌晨4点起来。支撑他们的除了信念,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由于工作出色,2005年,曹香荣被调整岗位,从事道路“双竞赛”及环境卫生检查工作。虽然岗位调整了,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工作作风不能变,曹香荣既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时刻铭记职业操守

2011年11月,郑州市突降暴雪,银装素裹的城市道路除雪保畅、恢复城市交通的正常秩序显得刻不容缓。作为除雪大军的一员,曹香荣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她带领工友们对辖区道路的融雪剂抛撒情况、道路清雪除冰情况逐一检查,在那个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电动车没法骑,她们便徒步行走,挨个检查,走到大汗淋漓。经过9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城市积雪得到整体清理。

环卫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城市人居环境,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苦用心。按照今年“双迎攻坚”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环卫工作者们严格落实“以克论净”的标准,配合中原区机械化清扫,实施精保细扫。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是环卫行业口传心授的职业操守。作为环卫队伍中的一名职工,曹香荣始终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直铭记、持守下去。

她是一名资深律师

做母亲、做律师都很出色

张岩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合伙人、执行主任,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委员,住在汝河小区,2003年5月开始从事专职律师工作,执业以来办理了数百起民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以及近千起非诉讼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自己的本职工作,张岩做得有板有眼;母亲这一角色,张岩也做得有声有色。张岩的女儿自幼失聪,她一路陪伴,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佼佼者。这么多年的付出,或者只有她知道,为了孩子、为了工作,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

记者 张改华 通讯员 李建霞 文/图

鼓励下岗丈夫走出家门 积极工作

作为一位妻子、母亲,张岩对家庭的付出有目共睹。张岩的丈夫汪文泉是企业改制后的一名下岗职工,情绪一度低落,不愿出门,在她的鼓励支持下终于走出家门,面对现实,到一家物业公司工作。

张岩的女儿自幼失聪,从两岁半开始,张岩就让女儿接受聋儿语训,6岁半到郑州市盲聋哑学校上学,并进入中国聋人的最高学府长春大学本科学习。在她无私的付出下,女儿学习成绩一直是同年级中的佼佼者,在郑州读书期间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在学校举办的“单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在平时生活中,张岩教育女儿乐于助人,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主动帮助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事务,并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尽心尽力为同学服务。说起教女有方的张岩和得体大方的女儿,老师和同学们评价都很高。

主动为女性和未成年人维权

张岩积极参与郑州市妇女维权活动,为十数起女性维权案件担任代理律师。她还主动参与对未成年人的维权保护工作,作为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委员,她除了加入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站为青少年提供帮扶工作外,还经常主动参与送法到校园活动,用自己办理过的实际案例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法制观念,增强判断能力和遇事冷静的克制能力。

作为一位执业律师,张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一个法律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母亲,她将女儿教育成了一个自信、积极向上的人。这两样身份,她都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做得不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4708 2017-05-17 00:00:00 三 有辛酸 有快乐 来听听4位母亲的故事KeywordPh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