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明代石碑的发现弥补了中牟邑研究的空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明代石碑的发现弥补了中牟邑研究的空白
明代石碑

□齐治平

一家之言

从中牟城建成以后,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各国都想占为己有,据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就有齐、郑、晋、赵、卫、魏等国先后占领。当晋国占领中牟城以后,升级中牟城为中牟邑,也有史料说升级成县的,如《吕氏春秋》中记载:“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当时县的长官称为令。《说苑》记载:“佛肸用中牟之县畔。”但是史学界还是习惯称之为中牟邑。

晋以前 认定中牟邑在中牟县

秦朝时,中牟县全境归阳武县管辖,中牟城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不过据《水经注渠水》记载,阳武县城设在中牟城东北五里的官渡对面。

汉朝建立以后,沿用秦制,但是秦朝实行的是大郡大县的制度,不方便管理行政。朝廷分割秦朝的阳武县而设立中牟县,县城就设在中牟城,中牟县就是因这个中牟城而得名。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牟,圃田泽在西,豫州薮。有管叔邑,赵献侯自耿徙此。”

到东汉时期,中牟县城迁移到南边那个道路交叉口处,这个中牟城就被大家称作中牟旧城,也叫中牟故城,相当于现在说的老县城。从此以后中牟县城就在这两个城之间轮换使用。

到东汉末年,著名的大文学家蔡邕路过中牟县,写下了一篇赋,名叫《述行赋》,其中就有这样几句:“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夕宿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考之旧闻,厥事举兮。”这几句话的大意是说,蔡邕路过中牟故城,还能听到民间在流传着佛肸叛乱的事。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是佛肸的忠实粉丝,他特别崇拜佛肸(佛肸:音bìxī,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据《中牟县地名志》记载,曹操就曾经在中牟故城为佛肸立了一座像,后来这个像毁于战火。《魏略》记载说,曹操的儿子曹彰被封中牟侯,后来在这里晋爵为中牟公、中牟王,其驻守的正是中牟故城,还遗留有任城王台。

到了晋朝时,中牟县城又迁回这个中牟故城,在《晋书地理志》中记载:“中牟(六国时,赵献侯都)。”正史都是惜墨如金的,虽然只有短短的9个字,却足以说明,直到晋朝时,中牟邑在中牟县还是官方认定的。到此,中牟邑的位置已经有两部国史予以确认。也不难看出,晋及其以前,中牟邑的位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致认为在中牟县的。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中牟邑在中牟

到了南北朝时,出现了一本著名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在该书作者郦道元生活的时代,在中牟邑研究上已经有了一些争议,他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相信他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是他走遍河北(当时的黄河以北),没有在那里找到有关于中牟邑的任何记载,所以他还是把中牟邑放在中牟县中描写。

他是这样写的:“(沫水)东北流经中牟县故城西,昔赵献侯自耿都此。班固云:赵自邯郸徙焉。赵襄子时,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不与己者烹之,田英将褰裳赴鼎处也。”

这段话,不仅是继承了前人的说法,还与他们相辅相成,又有所发展,第一次指出了中牟城的具体位置,这与后来的《明史地理志》的记载是一致的。他后面还用较大篇幅委婉驳斥其他学说。

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之所以被尊奉为中国史地学的权威,不光是作者有渊博的学识,更主要的是他曾经亲身考查过很多地方,这一点也是很多史学无法比拟的。

史料上说郦道元曾在荥阳做过官,荥阳距离中牟县不足百里,他肯定到过中牟县多次,此时还能见到一些中牟邑时期的遗留痕迹,尤其是这个中牟城,就是最有分量的铁证。他的结论是源于实践得出,可信度极高。这也是《水经注》至今还是研究史地学必备古籍的原因。

到了唐朝,鹤壁中牟邑说法兴起,但是也只有张守节一人这样说,同为唐朝时期的名著,杜佑的《通典》中记载:“中牟(汉旧县)。有圃田泽,荆河州薮也。赵献侯自耿徙此,又赵襄子时,佛肸以中牟叛,即此也。”

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也有同样记载:“县理即古中牟故城,《论语》佛肸以中牟叛。”由此可见,张守节在说这话时就势单力孤,可信度并不高。

到了宋朝,乐史著的《太平寰宇记》也记载中牟邑就是中牟县,还这样记载:“佛肸墓,有二:一在县南一里,一在县北一里。”这部书作者给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史料依据。

还有物证,就是佛肸墓。让他的观点的可信度大大增加。据一位文物局的同志介绍,一直到民国时还有佛肸墓。另外,在中牟县历史还曾经有一座佛肸城。这些都是史料记载的实物性证据。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同类证据。

中牟的记载明清时开始混乱

到了明朝,在《明史地理志》中也是这样记载:“中牟府西。东有故城,天顺中,徙今治。”此时中牟已经有了县志,较为详细记载了中牟县的方方面面。中牟县志中记载的县城迁移与明史相同。

从这里可以看出,到了明朝天顺年间,这个中牟故城已经不再作为县城使用,但它依然存在着。

到清朝,关于中牟城的记载就很混乱了。可能中牟城在这个时期已经消失了。不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與纪要》也还记载:(中牟县)东六里有故城。

到民国,郭守敬、熊会贞合著的《水经著疏》也还记载说:(中牟县)东六里有故城。民国时期的《中牟县志》也记载:东有故城。

不难看出,从汉朝到民国。关于中牟邑的记载从没有间断过,这些史料从国史到野史,再到县史,再加上文学作品,再加上有遗迹。层次分明,直接明了。只要用心整理,不难得出真相。

明代石碑弥补了中牟邑的空白

前些天去大孟贺岗村,无意间发现一块明朝万历十五年的石碑,这是当时一座寺庙内诸多石碑中的一个,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此庙位于“汴西七十里,中牟邑邑北二十里”。

这次看到此碑文使用了全称,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作为证据的中牟县方面关于中牟邑记载的实物。

它的出现直接证明了中牟县在明朝时还有中牟邑的叫法,也证明以前牟邑的叫法就是沿用了中牟邑,这样一来,明清时期带“牟邑”两字的文章都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了,此类证据可以说比比皆是,中牟县方面一下增添了无数的生力军,更加可信了。

关于历朝历代中牟县关于中牟邑的记载,唯独到了明清时期没有资料,现在这块石碑的出现,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还是一个物证,直接的物证。

关于此石碑的真假,也曾经做过专门的鉴定,曾经带石碑一起出土的一块瓦片在博物馆日让省里的专家鉴定,他们很肯定是明代的。

■作者简介

齐治平,42岁,生于中牟县韩寺镇五里岗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就辍学在家打工、务农。齐治平自幼喜欢古典文学,耗费十余年,著出《细考中牟邑》。几年前,中牟县当地电视台专门为他推出了一档名为《老齐讲历史》的节目,使他有机会向中牟县观众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7258 2017-05-23 00:00:00 二 明代石碑的发现弥补了中牟邑研究的空白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