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豫剧,已成为不少观众喜爱的一个剧种。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青年表演艺术家、河南省中升音像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惠济区文化馆戏曲研究室戏曲传播指导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崔兰玉和虎美玲的弟子崔小红。崔小红以圆润柔美的嗓音、扎实丰蕴的功底、演唱舞美一体的舞台风格活跃在戏曲舞台,塑造了众多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中国妇女形象。博得了众多观众和行家翘楚的赞赏,成为豫剧舞台上的代表人物。 崔小红出生在堰城县龙城镇的一个农家,4岁时,只要村里来了演出的剧团或戏班,她就不顾饥饿和寒冷撵着观看,甚至像模像样地哼唱。8岁时,父母将她送进村里的“科班”学艺。3年后,勤奋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许昌戏校。后来,因家里困难退学。她不甘心,11岁的她背着父母,求“科班”的叔叔阿姨引荐到堰城县电业局业余剧团跑龙套,谁知道,1年后,青春期的“倒嗓子”让她惜别了心爱的剧院和梦想的舞台。 回家不久,13岁的她只身到平顶山五矿打工。住处与工作地相距20多里,可她上下班从不坐车,利用途中的时间不断地喊嗓子。终于,2年后她的嗓子恢复了,很快被五矿文工团发现和录用。更幸运的是,她对戏曲的痴迷,深深打动了正在剧团交流演出的崔派弟子郭会兰和李凤英,把她引荐给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崔兰玉收为关门弟子。投入师门后,专攻青衣和闺门旦。 那时,为了一个唱腔,她反反复复地哼唱;为了练跪步,她千次百次跪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裤子磨破了,膝盖磨破了血直流,她哼都不哼一声;为了练水袖,她从早到晚挥动双臂,一句台词,一个造型,一个眼神,一个旋转……一招一式,反反复复,直到筋疲力尽。 她深深地明白自己学艺不易、机会难得。练功累得晚上躺在床上身都不能翻,脚肿得鞋子都穿不上,却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探索豫剧的真谛 1987年,她与恩师同台演出崔派代表剧《桃花庵》很成功,听到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1989年,她被安徽省以特殊人材从安阳市豫剧团引进,并在界首市豫剧团担任主演,那年她刚刚20岁。她在大型历史剧《巡按斩子》中主演的巡按夫人、《父为媒》中主演的韦影娘在赴省城的演出中,以细致入微的表演、真切感人的唱念,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赞赏。连续在安徽省第四届、第五届艺术节上荣获个人表演特别奖和表演一等奖。 1998年,崔小红再次作为人才,被引进到郑州惠济区担任文化馆豫剧传播指导员。为了拓宽自己的戏路,她又拜著名表演艺术家虎美玲为师,学习常派艺术。 为了使自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突破,她除了钻研戏曲外,还向省艺术学校表演班的老师李秋玲学习歌曲的演唱和舞蹈。一年间,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刻苦的训练下,她完整、熟练地学会了新改编的豫剧《天女散花》。 她醉心于豫剧事业,2000年她在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专业擂台赛中一举夺得了优秀专业总擂主的桂冠。2001年又在河南省五一黄金周擂台赛中,荣获一等奖;2003年、2004年连续获得郑州市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2005年,中国文联和河南省中升音像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发行了凝结她多年心血的个人专辑《中原星光》;2006年,有她主演的戏曲小品《抢娘》一剧,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曲小品大赛金奖;2009年被评为省“文化先进个人”当选为区政协委员,在豫剧界脱颖而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