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里有爱 静候花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放手,让孩子去丈量天多高海多阔 自由,孩子看见老师不会“溜墙根” 走进郑州一中教育集团两所校区:
这里有爱 静候花开

教育是一个“静候花开”的过程,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陪伴成长的过程,等待绽放和收获。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不“揠苗助长”呢?在郑州一中教育集团内的郑州市西一中学和中原一中实验学校,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因为“爱与善”,“老农”们不舍得过早过度灌输给孩子们那些远不该他们承受的知识。

郑报融媒记者 张勤

这里,给孩子一片教育的净土

郑州一中校长朱丹,也是郑州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他理想中的郑州市西一中学是这样的:这里虽然不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徒的伊甸园,却是“自由、进步、兼爱”的一片热土!

园有爱,风光这边独好

红砖的楼房、如茵的绿草、明亮的窗户、一尘不染的地面……当你走进西一中学,这就是她给你的第一印象。

这里虽不失现代的繁华,却少了城市的喧嚣。这里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理念。这里有纯洁品德、觉知精神、教育愿景的领导团队。这里有和而不同、奋进向上、潜心教育、爱善为怀的教师队伍。这里有“风光这边独好”的诗情画意!

教有爱,西一的教与不教

西一中学东门两侧,金光闪闪,绝对是“金句”、“良言”。

南侧写着教风:“弗抑、弗牵、弗达”。教风是教师思悟和践行的教育信条。弗抑是什么呢?就是校长和老师不滥施权威,不过度干预学生心灵和思维的成长,给以宽松,给以尊重。

弗牵,就是校长和老师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束缚学生的手脚,放手让学生自己丈量出海有多阔,天有多高。西一的学生绝不亦步亦趋,绝不照本宣科,绝不鹦鹉学舌。

弗达,就是师生形成一个教育的共识:学习和生长是教和学两位一体、相辅相成的互动行为。教师不能讲得一览无余,学生不能学得不越雷池半步。

东门北侧写着“自主、自强、自省”。这是学生信奉和修行的六字箴言。懂得了自主,就种下了慧根。学会了自强,就生出了勇气。达到了自省,就蜕变为智者。

学有爱,他们在慢慢成长

“自古君子修学储能,修身养性,劳逸结合,休养生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经世致用,实践验明真理。不将书读死,不肯死读书。学则求融会贯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这是西一中学的学风“藏、修、息、游”的完美释义。学风是学生完整学校生活的写照,是学生在成长方向和内容上自然而然的呈现。4个字既有优秀传统价值和文化的传承,又有主动求索意义和思维的创造;既有筚路蓝缕又有休养生息;既有孜孜治学又有忘我游戏。

胡锦阳,一个一身正气的阳光少年,这是学校老师对他的一致评价。从入学的第一天,他便把西一中学当成了自己的家。他爱郑西一中,所以他在这里自在地展现这个年纪最真实的模样:积极、乐观、勇敢、自主、正能量。开学伊始的军训活动,烈日炎炎下,一身迷彩服的少年,始终站得笔挺,像一棵白杨树。他的父亲对老师说:孩子从小敬佩军人,一直渴望体验一把军旅生活。这个孩子在阳光下第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魅力:享受生活带来的磨砺,因为我要成长。

传承有爱,星火相传接力不断

5月天,是毕业季,又是一年离别季,又是一季惆怅时。在郑州一中教育集团17届高三毕业典礼上,一抹清新的“茉莉花香”让大家眼前一亮,冲淡了离别的愁绪。这就是郑西一中小学部为大哥哥大姐姐们献上的舞蹈与诗朗诵。

不经意的回眸

耳畔传来那笑声的清脆

满目都是无限的活力

一颗希望的种子

播洒在了我们的心扉

是谁在阳光里洒下满地的欢笑

是谁让风儿捎来纵情的歌唱

是谁摇曳柳枝快乐地舞蹈

是谁脚踩雨洼顽皮地嬉闹

是西一、桐柏的孩子

那是一群

穿着节日盛装的孩子

斜背着绿色画板

放飞着彩色的风筝

…… ……

孩子们眼睛明亮,笑容发自内心,童真又亮丽。他们是幸运的。在西一小学部,课程表里没有语文、数学等字眼,代之以阅读、故事、科学、数字游戏。

在这里,无强制要求、无机械性抄写、无限制孩子思维张力和活力发展的作业。孩子们喜欢的、自愿的、乐于接受的,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内容在学校已经高效完成,既解放了家长,又解放了学生。

这里,爱的滋润让每个学生更优秀

郑州一中把“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确立为教育理念。文化核心是“爱与善”,它包括:校长善待职务,校长善待教师,学校善待家长,教师善待职业,教师善待学生。朱丹说:好的教育要顺势而为,尊重自然,保护天性,这才是教育的爱,才是爱的教育。

因为有爱,从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原郑州一中桐柏路初中)走出来的学生才更优秀。

学生看到老师不会溜墙根

秉承郑州一中的教育理念、文化核心,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正是自由的时间、好的老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却不伤害学生。

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学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舒心的笑意。路上遇见老师,他们不会紧张、害怕,更不会溜着墙根躲避。他们会行个礼,甜甜地道一声“老师好”。篮球场上,高个子学生常给老师来个“盖帽”。餐厅里,师生坐一桌,边吃边聊。在学生眼里,老师既是“严师”也是“益友”。课上喊“老师”,私底下叫“昵称”,有时甚至直呼其名。

主体课堂、自习课堂

与一中“一脉相承”

“主体课堂”是郑州一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学校浓厚的教学创新文化而创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喂食”为“觅食”,由“觅食”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主体课堂”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交流研讨、教师精讲。3个环节中,自学是中心,自学研讨所生成的问题决定了精讲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素养逐步提升。他们从新鲜、好奇中走向喜欢。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久已泯灭的好奇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异想天开的创造欲望,在主体课堂得到了修复和茁壮成长。

初二的郭语涵,自学高中课程;杨龙驿从来不上任何课外班,喜欢自我钻研,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无需督促和陪伴,教室、图书馆、家里,他们都能静静地打开书本,进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在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的自习课上,学生一踏进教室,就管住自己的嘴巴,坐到座位上,心静如水,杂念尽消;翻开书,意沉丹田,全神贯注,很有郑州一中“自习课堂”的风范,按照一中传统标准来“入静、入定、入神”。

在学校看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学生的自习时间。在这里,教师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不但不被表扬,还会受到批评。学校认为,以侵占学生自习时间的方式勉强提高单科教学成绩,从教育的成本看是得不偿失,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调节主动性。老师一味地讲,讲不出全面优秀的素质和能力。

好苗的成长需要好园丁的培育

初、高中一体化教学是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的独特优势和法宝。老师是按高中标准选拔的,有的原本就是高中部的优秀教师。有的从初中到高中再大循环到初中。老师们视野更开阔,熟悉初中知识在高中阶段的增长点,将初高中知识联为一体,培植完整的“知识树”。这是郑州市其他任何一所初中学校难以做到的。

正因为如此,学生“超前”学习高中知识时,老师皆能答疑解惑。有的学生有机会则坐到高中教室旁听。如初一学生陈泰杰常坐在高二学生身边学奥数。

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成长得更优秀。2016届初三毕业生不到300人,其中100多人考上一中,超过70%的学生上一中系的3所高中。

在一中高一期中考试中,前10名中,桐柏初中毕业生占7位,前50名占28位。岳新鹏、常弋阳、刘泽垣入学竞赛分班考试中数学满分。他们刚上初三时就获河南省高中数学联赛二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49413 2017-05-26 00:00:00 五 这里有爱 静候花开KeywordPh放手,让孩子去丈量天多高海多阔 自由,孩子看见老师不会“溜墙根” 走进郑州一中教育集团两所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