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去年12月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要动员全省上下共同推进健康中原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出彩中原打下坚实健康基础。5月1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在调研医疗卫生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服务和支撑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着力构建更高质量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6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市长程志明等领导出席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加快推进健康郑州建设的目标。这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我市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新格局,全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全市卫生与健康实现大改革、大发展、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分级诊疗等工作走在了郑州前列,“健康郑州”迈出了铿锵步伐,把百姓健康幸福梦照进现实。 郑报融媒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尚东 周二彬/文 郑报融媒记者 丁友明/图 “健康郑州”足迹遍布省内外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5月26日,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胡大一教授带领大医博爱志愿者团队来到济源,为基层群众送去爱心服务。这是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的“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第18站。 自2014年起,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基层群众,我市各大医院深入全市社区农村开展卫生健康宣传义诊服务,郑州市中心医院的“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公益活动、郑州市七院的天使之旅·青海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活动等系列公益活动,赢得了广泛赞誉,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筹备工作优秀集体。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全方位构筑大“屏障”,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力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数据显示,“十二五”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比“十一五”末增长3.4岁,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4.6‰、5.75‰、20.79/10万下降到3.9‰、5.11‰、17.8/10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后郑州的公共卫生将更加惠民,疾病防控将更加落实到位。”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付桂荣说,“十三五”时期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比“十二五”末提高1岁,郑州人民群众将会更加健康长寿。 “医联体”上下双向联动 让基层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医联体真是解决了俺家的大问题,让俺生活又有了希望!”新密市平陌镇村民郑小明说,他儿子患有严重心脏病,但家人却不知晓,是镇卫生院的医联体龙头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专家来义诊时才被发现,后来专家不仅为孩子成功实施了手术,还为他报销减免了8万元费用。 为了深化医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2年,我市在市区东、西、北、西南、东南5个区域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了由市中心医院、市一院、郑州人民医院、市中医院4家综合医院牵头的4个医联体(医疗集团),组建了由市儿童医院、市七院、市妇幼保健院、市骨科医院、市九院为牵头单位的5个专科医联体,基本实现全市覆盖各县,部分专科医联体甚至辐射至省内外的县(市)。 在医联体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一对一”帮扶、搭建知名专家咨询交流群、派驻专家定期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坐诊等措施,为基层培养合格的人才,在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据统计,目前全市医联体成员单位基层医疗机构有482家。自2012年11月医联体启动至今,医联体内开展双向转诊12.2万余人次、培训558次,培训3.7万余人次,组织专题学术会议共339次,组织讲座631场次,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71项,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专(学)科213个。 积极探索分级诊疗模式 家庭医生上门看病实惠方便 5月19日,金水区通信花园社区热闹非凡,市卫生计生委联合金水区卫生计生委以“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主题,启动了金水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00余名辖区群众进行了现场签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家庭医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乡村医生担任,签约对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主,签约居民可享受上门服务、预约优先就诊、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看病基层拿药等健康服务。 2016年,我市试点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探索,目前组建服务团队2824个,签约城乡居民134.3万户,农村和城市签约率分别达78%和2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达85%以上。按照计划,2017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签约服务率要达30%以上,农村达80%以上,重点人群达60%以上。 同时,县域综合医改扎实推进。在中牟县试点开展县域综合医改,初步形成大数据锁定就诊需求推动分级诊疗的改革经验,被《新华社内参》《中央改革办内刊》专题刊发,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介绍。 为持续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更好地提升基层群众的就医幸福感,共享医改的“健康红利”,我市各医院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互联网医院触角还延伸到了村卫生室。在大隗镇纸坊村,不少村民就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有病就只能往省城的大医院跑,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和专家对上话,省时又省钱。 付桂荣表示,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就医格局。为更好地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就要通过分级诊疗、居民签约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持续筑牢服务网底 “健康郑州”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健康郑州”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要不断巩固完善医疗体系,编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网络,不仅让百姓看得起病,还要提升他们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市卫生总投入达427亿元。市七院迁建、市儿童医院(东区)等1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床位6800张。新建、改扩建17家县区级公立医院、75家乡镇医疗机构和209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79家,总床位数7.82万张,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比2010年增长3.4岁,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初步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多层级、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2016年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以上,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和门诊规定病种总量达60余种。全市12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14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展综合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5个县(市)平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7.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86.6%。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启动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争群众90%的健康问题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在原有“七中心”基础上,去年新增中医药、眼科、肿瘤和头颈医学4个中心。其中郑州儿童医院被省政府确定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建设单位,郑州人民医院被省政府纳入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建设单位。 人口计生工作硕果累累 营造和谐人口发展环境 5月15日第24个“国际家庭日”当天,绿城广场,2016年全省“幸福家庭”推选活动中胜出的100个家庭获颁证书和奖牌。通过“国际家庭日”的宣传和“幸福家庭”的推选,在全社会广泛树立家庭发展观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这是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出色成绩之一。 据悉,多年来,通过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协同努力,郑州市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控制在6.0‰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稳步下降趋势。先后实施“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取消生育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全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率达到92%。在全省率先推行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扶助办法,落实各项奖励扶助资金16.9亿元,惠及全市100余万计生家庭。健全完善妇幼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倡导婚前检查,广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高风险服务对象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标准提高到455元(国家标准240元),全省率先实现目标人群城乡全覆盖。 中牟县、新郑市、二七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我市承担的国家“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期评估组的充分肯定,全省现场会在中牟县召开,中牟县、中原区作为全国试点作经验介绍。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