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永襄 站在荥阳市乔楼镇孙寨村南边营房顶,隔索河西望,可见一高岗凸起,周边环沟、环河,西、南寨壕沟深、林密,东、北与索河之水毗邻。此高岗地名叫“汉家寨”,俗称“汉寨”。 614年前 汉寨河村“筑寨避兵” 汉寨为孙寨村、汉寨河村一带古时遗迹,其历史年代有古碑佐证,历史可查。 据现存清朝和民国古碑考证,汉寨对面原为观音堂庙宇,后改为汉寨河小学,即现在“梦里水乡”农家乐所在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观音堂时立有古碑“观音重修碑记”。碑文中载:“荥治南迤,有汉寨河村。癸未年前,筑寨避兵,遂名汉家寨……”依此推论,此寨建筑年代应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的“癸未年”。此“癸未年”为何年?细查年谱并经荥阳史志学者研究,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的“癸未年”应为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此汉寨历史应在距今614年之前矣。 笔者出生于1941年,家居汉寨河村下河河西组,南望300米可见汉寨。幼时随大人去寨上种田,从寨北南跨寨壕,顺寨北往东逶迤爬上一平台地,再往东顺寨身东边前行,中途寨身有一高大寨门,寨门踞西面东。进得门来是一拃多厚的榆木双扇寨门,那门扇都是鸡蛋大宝盖铁钉固定的方木穿条固定,关住两扇大木门,还要横住卡上三四把粗的“上门横木”。转身往西是斜坡地道,缓缓上到地面,方圆有十三四亩大小,地道口北边有几间瓦屋,地道口南边有一口水井。我们在寨上耕作,常常捡到锈迹斑驳的古代箭簇。 树木栽植好似八卦,进入往往迷路不得回 笔者走访荥阳市委党校教授马连水先生,马连水先生1936年出生,他的旧居和汉寨毗邻。谈及老家汉寨,他说,他小时候汉寨郁郁葱葱,东面环水,南、西、北环沟,上寨有一条蜿蜒小坡,从北边上爬,有一威武雄壮头寨门,这头道寨门一关,万夫难开。顺北边寨身往东、再往南,是大寨东边二门,双扇厚重榆木门显得异常森严,顺着老、大蓝砖铺就的几十层台阶爬到地道上面,大寨面积有十四五亩大,上边建有两栋十几间房子,凿有水井,大寨四周建有箭垛,四周林荫薇薇,树木栽植好似八卦,人进入往往迷路不得回。 “我上小学时,老师到村民家吃‘派饭’,学校周老师在我家吃饭后,总是摸不着下寨路径,都是喊我前去搭救。” 汉家寨男女老少身怀绝技 论及汉寨古代历史,已经过世的九旬老翁汉寨河老人王金海曾对笔者说过。 他说,这汉家寨历史悠远,祖辈老人相传建筑于元、明时期,那时汉寨河、孙寨、闫河、沈洼、太和村一带村民为预防外来入侵,家家都习兵练武,人人都武艺了得,并依靠这汉家寨护佑。 王金海和王子合、王春仁、王孙仓、王东方等都多次说过这么一个传奇故事,有一年外来刺客来村里打探,准备攻打汉家寨。他坐在村头和村人拉呱,对一妇人说:“大嫂,兄弟想抽袋烟,请您回家掏个火吧!”转瞬间,那妇人悄无踪影,那刺客骤然惊异。不一会,寨里走出一赤身只穿大红裹肚的几岁顽童,说:“哪位大侠用火?”刺客看去,只见那小孩3个指头捏一个火红的煤球,问道:“放到哪里?”这刺客伸手指一指膝盖,说放到这儿吧。 一会儿,见一八十老翁牵一头硕大牤牛出门耕地,那牛猛然发威向老人抵去,老人大喝一声,回身单臂抓住牛角轻轻一扭,把牛甩在地上……此时,老汉呼唤夫人、媳妇、闺女们趁天好晒粮。70多岁老妇人和媳妇、闺女们各夹两布袋200多斤麦子来到场上。场边有一四五百斤石磙碍事,只见一十六七岁小伙哈腰抱起石磙轻轻挪到场边。这时候,家中壮实男人出来,说着要过河到孙寨请人商量防备外来入侵事宜。那刺客见汉寨河男女老少了得,细细想想,不得了,不敢惹,不能打,便悄然不辞而别。 乡亲高声呐喊 挥动战旗长气势 王金海说:“咱汉寨河、孙寨人古时候就是依据这汉家大寨,与匪患对垒,和官兵对战,还和捻军打仗,保护了汉寨河、孙寨、闫河一带百姓平安。”他绘声绘色地描述道:“那年捻军前来攻打汉寨,汉寨河、孙寨、史沟、闫河、沈洼、太和村上千口人提前齐聚寨上,寨门紧闭,壁垒森严。捻军头领在营房顶高喊:‘汉家寨人听着,你们要赶快打开寨门,下寨投降,不然,我们打入进去,要杀得你们鸡犬不留!’寨上头领隔河回道:‘长毛小贼听着,我们汉家寨人是顶天立地汉子,生不怕贼人,死不怕阎王!你们要想进来,所有人跪下高喊三声爷爷,我们立即打开寨门,任你们肆意斩杀!’随即寨上头人又命乡亲高声呐喊,挥动战旗,又向对面营房顶齐放百十声火炮,对面捻军看不是耍处,便悄悄收兵……” 此种描述我们百听不厌,都大大长了汉家寨气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都曾经在此寨上修筑工事,与对面敌军对垒。笔者屡屡与村中老人伫立营房顶上,隔河西眺巍巍汉家寨,历数这古寨历经的几多风云变幻,深深地感悟和喟叹这汉家寨的风云演延和春秋沧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