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政事 县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对得起乡亲们这一声‘老杨’ 我在这儿一天,就要把事做好”
中原区坚决打赢 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金水区持续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杨洪良驻村扶贫记
“对得起乡亲们这一声‘老杨’ 我在这儿一天,就要把事做好”
杨洪良(中)和村民在田间

本报讯 新郑市观音寺镇岳口村,三县交界,全村经济相对贫瘠,但自4月份以来,村里多了一位热情爽朗的亲戚“老杨”。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杨”的人,是郑州党史办副主任杨洪良,4月13日来到新郑市观音寺镇岳口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55岁的他一来到村里,就带领队员吃住在村里,每天入户走访,谁家有病人,收入来源有哪些,最渴盼什么……杨洪良和驻村队员们把这些信息一一记在本上,记在心里。

郑报融媒记者 杨宜锦 文/图

扶贫要救困 送贫困户去医院治疗

扶贫要救困。贫困户申成妮一家4口,儿子贾卫冬是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倾向,儿媳严重智障,还有一个刚满3岁的小孙女。全家本来就是艰难度日,雪上加霜的是,5月初,申成妮给贾卫冬送早饭,突然发病的贾卫冬拿起农具把申成妮打成重伤。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杨洪良一面组织队员给申成妮治病,一面联系新郑市残联、郑州市卫生局,并同另外一名村干部一起把贾卫冬送往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各种检查完毕,为贾卫冬办完住院手续后,已是下班时间,疲惫的老杨坐在路边,稍微歇息后没顾上回家看看病休在家的妻子,匆匆又返回了村里。

想方设法找项目 力争让贫困户从根子上脱贫

扶贫更要让贫困户从根子上脱贫。一个多月来,老杨和队员们一起,精心组织贫困户信息资料采集工作的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分类精准扶贫。家里有劳动力的,进行产业扶持;属于孤寡老人的,进行政策扶持;对没有技术的贫困户,进行就业扶持。

老杨与村里一农业合作社沟通,让具备劳动技能的贫困户到这家合作社上班,目前合作社12名长期工中,有9名都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9名贫困户因为有了稳定工作和可观收入全部脱贫。

针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光伏企业到岳口村投资,利用该村地理优势和贫困户房顶资源,希冀能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

饱含感情去扶贫 村民把老杨当亲人

扶贫扶到心坎里。“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看到这些贫困户过的日子,我感到心酸,也很焦虑,如果他们是我的亲人,我能袖手旁观吗?”就这样老杨把每一家贫困户都当做亲人,了解他们、融入他们,对每一户的情况都如数家珍。

村民杨书清曾是贫困户之一,后在老杨的协调下去农业合作社管理果园,每年有3万元收入,实现了脱贫。他告诉记者:“他可不像有些干部,老杨很实在,很亲切,像我们的老大哥一样,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面对村民的赞誉,杨洪良说:“岳口村就是我的家。”

扶贫工作队在岳口村的工作让村民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为表达他们的心意,村民们总会将自家的瓜果蔬菜送到村支部办公室。“这里还有村民刚送来的烙馍,还有这焖子,樱桃也是今天送过来的。”杨洪良向记者展示着村民的心意,脸上挂着欣慰与幸福的笑容。

由于长期驻村,杨洪良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一回家,老婆看到我又黑又瘦就掉眼泪,嘱咐我要注意身体。我女儿也已经一个月没见到我了。”杨洪良说,“为了对得起乡亲们这一声‘老杨’,我在这儿一天,就要把这儿的事做好,至少这17户贫困户的生活要有根本性改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54274 2017-06-08 00:00:00 四 “对得起乡亲们这一声‘老杨’ 我在这儿一天,就要把事做好”KeywordPh杨洪良驻村扶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