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豫州之中圃田泽 泽枯满地沙如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州之中圃田泽 泽枯满地沙如雪

白沙村地处古豫州之中,圃田大泽之内,泽枯而沙出,满地银白,故此得名白沙。《白沙村志》记载,白沙村原属于中牟县管辖,是中牟境内古村落之一,它的发展史与中牟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自古就是交通要塞,重要驿站,军事重地,同时又是盛极一时的内河水运的水陆码头,明显的区位优势使白沙成了中原腹地的商品集散地,车水马龙,舟楫商舻相接,富商巨贾云集。自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此狩猎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白沙村北宋时设镇,有集市贸易。金代为中牟四镇之一。明朝设保,清朝设里、铺。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陈全占 张志刚 文/图

保境安民御匪患 齐心协力衆成寨

2016年春节前,白沙村一项目开工,挖掘地基时挖出一块青石匾额,上面镌刻“衆成寨”三个楷书大字。6月12日下午,本报记者在白沙村委院内,看到了这块保存完整的石碑匾额。《白沙村志》记载,清朝同治五年(1856年),匪患猖獗,百姓惶惶,于是由村中族长和有威望的人牵头,组织全村男女老少,用土打寨防匪,经过数年努力,修筑了白沙古寨墙,名曰众成寨,取“众志成城”之意。

众成寨以土夯实而建,寨墙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约500米。环村一周长约3000米,寨墙宽约7米、高约7米,寨墙外挖有壕沟,上口宽约10米,底宽约5米,深约5米,壕沟里的水常年保持在2米左右。为了方便村民出入,寨墙建东、西寨门和北寨门。唯独没有南寨门。各寨门由砖灰砌成,安有坚固的寨门。寨门上方建有城楼。东寨门面向堤刘村方向,西寨门面向前程村方向,北寨门面向毕桥村方向。各寨门外都设有吊桥,易守难攻。有打更队昼夜值班巡逻,每遇匪情,鸣锣为号,附近的村民纷纷到寨内避难。

如今的寨墙因种种原因已荡然无存。留给人们的只是有无尽的回忆。

方圆十里“大剧场” 赏心悦目“梨园春”

在白沙村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交会处,北有火神爷庙、财神爷庙、祖师爷庙,南对老奶庙。白沙村的老戏院就建于此。逢年过节起庙会,方圆十里的群众都来赶会和看戏。当时老戏院里的戏台只是个一米高的土台。那些玩狮子的、舞长龙的、跑旱船的、耍杂技的艺人都在这里献艺,说书的、卖唱的、拉洋片的、算命的应有尽有,炸油条、丸子汤、胡辣汤、水煎包等地方小吃令人垂涎,卖布娃娃的、捏泥老虎、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使孩子们“走不动”。而传统戏剧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

后来,老戏院成了村民们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当前形势、获取致富信息的场所。乡里举行什么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办。县剧团的演出、电影队的反映都在这里举行。老戏院是当时白沙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现在老戏院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复存在,但它当年的风采已深深铭刻在白沙村民的记忆里。

“天義成”出师家门 崔老五有“广源成”

“师家门”是白沙村北部最远的一条古老的街道。因这条街上居住着师姓人家,并且离中心大街远,所以这条街就叫“师家门”。“师家门”也就成了这条街的代称。

师姓人家是开酒作坊的,商号为“天義成”,酒香十里。当时有一口井,井水清冽、醇厚,适合造酒,所以师家出的酒远近闻名,生意异常兴隆。据说,仅做酒的大缸就有200多口,这在当时规模是相当大的。因为出名,买家多,“师家门”随之叫起。

民国时期,白沙村有一座“广源成”酒厂,是外地人崔老五开设的酒作坊(现崔姓后人已落户白沙村)。酒厂地址在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交会处东北角,以前的供销社家属院内,占地约5亩。1937年农历二月初九,日军飞机轮番轰炸,酒厂附近的民房变成了残垣断臂,白沙村成为一片火海,伤亡了许多人。

口碑相传龟驮地 官宦富商争置宅

白沙村“龟地”处在东西大街中部,以白沙乡原政府院为中心,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所谓的“龟地”高出地面约1.5米,形似龟壳。传说白沙村几次被水淹,黄河开口,黄河水直灌白沙村,但是神奇的“龟地”始终没有被淹没。传说这里地底下藏有一只大乌龟。乌龟驮地,因此地势会随水涨落,故称作“龟地”。有眼光的官宦和富商争相在“龟地”及其周边建造深宅大院、亭台楼阁等。只可惜,“龟地”如今只剩下一个口碑相传的美丽传说。

一条小街三百米 商贾云集好繁荣

“小街”指的是白沙村西北一条小街道。长约300米,宽仅有3米左右。平时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因这里住户密集、街道狭窄,因此叫做“小街”。

“小街”上居住的大部分是外来人员,他们是在白沙落户的生意人。“小街”因离集市近,所以这些住户主要以做生意为生。这里的生意人天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忙于打理各自的生意,所以说这里的人们相对是比较精明勤奋的。

“小街”也是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之地。过去的老式店铺如油条店、包子店、糖糕铺、酒坊、醋房等均坐落于此。

“小街”是能人聚集之街,是从古至今白沙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如今白沙商贸发达的基础。

“小街”与白沙人的感情最深。

“小街”是白沙人的骄傲,是白沙人永远值得怀念的“小街”。

一汪天然水上园 贾鲁河畔芦草塘

芦草塘位于白沙村南部,它西到南北大街,东至邮电局后面的一条小路,南临郑汴公路,北靠东西后街。这片水域面积约有100亩。它是一汪天然的池塘。每逢炎炎夏日,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孩子们在这里学游泳、打水仗,捂着鼻子扎猛,抓鱼捉泥鳅,从高台上往下跳……其乐无穷。

中原著名农民作家罗辛卯的小说《我们吃到了鱼》就是以这个芦苇坑为生活背景而展开描述的。

20世纪50年代末,时任政府领导受“楼上楼下,点灯电话”梦想的影响,绘制出一幅水上乐园的蓝图:岸边垂柳依依,中央有亭台、楼阁、假山遍布,四面水域环绕,碧水蓝天,水上游船荡漾,鹅凫成群,荷花娇艳且芦花飘香。可是因当时条件限制,一切设想均被搁置。

白沙村民始终忘不了为那幅蓝图的实现所做出的艰辛付出。人们记得在那寒冬季节,白沙公社从各村组织上千名劳力挑灯奋战,他们用肩膀往外抬土,用独轮车往外推土。工地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喇叭声、口号声不绝于耳,其场面非常壮观。

20世纪70年代,第一村民组利用宽阔的水域开挖鱼池,并聘请南阳的技术员帮助养鱼。每到冬季,用大网拉鱼,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进入2000年,这些鱼塘被填平改为农贸市场。

2006年,经过整修、硬化、美化,又变成白沙人民广场。这里一天到晚,游人如织,鼓乐相闻,成为白沙人民休闲、娱乐的养生之地。

2014年迄今,随着白沙村的征迁,人民广场已成为商住楼区。高楼林立,绿草如茵,展现给人们的是一派现代化的城市风光。

(说明:2013年10月白沙划归郑东新区管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57314 2017-06-15 00:00:00 四 豫州之中圃田泽 泽枯满地沙如雪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