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政事 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看看未来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长啥样
商都历史文化区谋划布局与重要文化遗产资源分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展示厚重历史 沿袭文化传承 铸就郑州城市之魂
看看未来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长啥样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方案解读
郑州商代遗址
郑州城隍庙
郑州老房屋

本报讯 三年现风貌、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成郑州中央文化区……记者昨日从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文化区规划方案公布,招商项目正式启动。

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

十余年努力 完成文化区项目产业规划

商都历史文化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地带,环行快速路环绕周边,交通极为便利。规划区域为城东路、陇海路、钱塘路、德化街、二七路、金水路围合区域,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

文化区项目经过郑州市十余年的心血和努力,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主要围绕3600年的商都遗址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调查整理全面展开工作。目前已对古寺庙、古民居、古街巷、古树等各类文化遗址都做了重新梳理,形成了数万字的记录性材料。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做好了古城产业策划,完成了文化区项目产业规划。

一期项目五大片区 打造“J”形文化长廊

目前即将启动区域位于郑州商代遗址东、南部城墙内侧,自顺河路宫殿区遗址起,沿塔湾路向南至书院街向西,经南学街至西门南拐,呈约3公里长的“J”形长廊。

项目一期旧城改造总面积约1040亩,其中金水区宫殿遗址片区约67亩,打造考古遗址公园;管城区文庙城隍庙片区约200亩,围绕珠宝黄金交易、古玩字画收藏、河南特色餐饮名店,打造文化博览及特色产业集群;商都博物院片区约260亩,围绕千古风情小镇、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和城墙遗址公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示范基地;书院街南片区约95亩,依托36处传统民居和火神庙等文化遗存,打造中原市井文化、民俗文化街;书院街北片区约140亩,结合天中书院、魁星楼等历史建筑,打造新中式时尚商业集群;夕阳楼片区约190亩,借助夕阳楼、督学府复建,挖掘诗词歌赋戏曲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形成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前后阜民里片区约90亩,借助浸礼会教堂复建和熊儿河生态修复,打造酒吧文化产业集群。

三年现风貌、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成郑州中央文化区

文化区的运作思路是政府主导,实体运作;抢救优先,循序推进;普惠公益,商业反哺;找准坐标,争创一流。

因项目开发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加上城市更新情况复杂,因此实行由政府负责统筹推进,国有企业作为投融资主体,综合运用各种融资产品,拉长债务链条,并立足长期投资收益和长远社会效益,实行企业化、公司化运作管理模式。

项目位于郑州市核心区域,是郑州历史文化名城新一轮规划重点,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重要抓手。按照文化遗存相对集中区域、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域抢先启动为原则,顺序实现文化区“三年现风貌、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成”的目标。

项目建设以文化抢救、文物恢复、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切入点,让原住民、郑州市民充分分享郑州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并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让外来宾客轻松感受到郑州厚重的传统历史文化。文化区建设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坐标,瞄准“国内一流,国际著名”行业翘楚进行招商,并确保项目落地后成功运营,利用十年或稍多的时间,逐步将项目区打造成为郑州的中央文化区(CCD)。

打造郑州商都“文旅商” 业态比例黄金分割布局

文化区既要统筹兼顾,做好文、旅、商合理布局,又要瞻前顾后,至少着眼二三十年规划控制,抓住当下阶段性建设目标,快速打开局面。把文物保护、修复、恢复,遗址、遗迹优化,作为文化产业来定位,把文化做足、做活、做强,形成郑州商都“独”“优”“多”文化旅游元素,借助郑州、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人口体量和区位交通优势,形成旅游导向性的体验商业、分享商业和特色商业,最终形成郑州商都“文旅商”业态比例黄金分割布局。

项目全球招商已开启

首场发布会结束后,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项目正式启动了面向全球性的招商工作。发布会介绍了项目的相关规划和招商基本情况。据悉,文化区起步区按地理位置可大致分为宫殿区遗址片区、文庙城隍庙片区、商都博物院片区、书院街夕阳楼片区以及前后阜民里片区五部分。除宫殿区外,按照各片区产业规划,拟引入商家主要分为文化博览街区、文化演艺街区、民俗文化街区、特色商业街区、戏曲艺术街区以及休闲文化街区六个类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58410 2017-06-17 00:00:00 六 看看未来的商都历史文化区长啥样KeywordPh■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方案解读展示厚重历史 沿袭文化传承 铸就郑州城市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