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堤刘村又称地留、地刘、堤里。据《河南省中牟县地名志》记载:“堤刘”即“堤上刘家,傍堤而居”。又据《中牟县文史档案》记载,明末山西一带农民迁徙至此,一刘姓全家十五口来到圃田,在小清河河湾处搭成草棚,建造土屋,开荒垦地,繁衍生息。后来随着移民增多,他们挖直了河道,加高了河堤,依河堤建成宅院,形成了村子,顾名思义,村名堤刘,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堤刘村原属中牟县白沙镇,辖堤刘、赤兔马两个自然村。2013年5月4日随白沙镇划归郑东新区。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马国梁 王福锁 文/图 一匹神驹,火龙荡尘飞九天 赤兔马村有近2000年历史。 赤兔马村位于中牟县城西8.5公里,原村居贾鲁河北岸,1938年黄河决口时拆为两村,北村属刘集乡,南村属白沙乡。因古时候此地有赤兔马庙,庙旁成村,村以庙得名。1938年,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西进,扒开花园口,黄河水沿贾鲁河向东南一泻千里,村庙均遭灭顶之灾。新中国成立后,王、马、张、冉等姓氏村民陆续迁回定居。 赤兔马原为东汉大将吕布的名骑。《三国志·魏书》“布有良马,曰赤兔”。曹打败吕布,赤兔又落入曹操之手。关羽降曹后,曹操又将宝马赠于关羽。东汉建安五年,中牟古城北发生了一场闻名古今的“官渡之战”。此役,关羽横跨赤兔马,手执青龙宝刀,屡战屡胜,力斩袁绍阵前顔良、文丑两员大将,赤兔马功不可没。官渡之战后,人们为褒扬关羽“忠勇”之功,在城北5里处修建一座关公庙以记之。 后据《中牟文史资料》记载:赤兔马村名源于官渡之战后期,人们敬仰关羽,为纪念关羽坐骑“赤兔胭脂马”,就在城西水草丰茂的清水河畔修了一座赤兔马神庙。人们为图吉祥,纷纷前来烧香、许愿、买地、置业、定居,而后成村,村以庙得名沿袭至今。 一条铁路,贯穿东西大动脉 陇海铁路是我国贯穿东西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已有100多年历史。旧址在赤兔马村前经过,现仍存“洋路沟”或“青年沟”遗址。 最初的陇海铁路修建于清朝末年(1905年),民国初年(1913年)郑州—开封段全线通车。1938年,花园口破堤,滔天黄河水冲毁了村庄、庙宇、铁路、桥梁,所过之处成了一望无际的黄泛区。之后国民政府将这段铁路南移约7公里,仍是单线交通,设立了刘巧、郑庵、芦医庙、司赵等车站。当时国民政府正忙于战争,铁路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运输几乎瘫痪。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1978年,陇海铁路作为东西大动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国防,加强备战,输送了数以亿计的物资。1978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快铁路提速建设的步伐,又向北移到新村前约1公里处。不同的是,路基宽了,里程长了,速度快了,效率高了,单线变成了复线。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逐渐被电力机车所取代,全线变为电汽化铁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畅想的实施,它正夜以继日地快速把多种物资运送到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交通大动脉的巨大作用。 一村青史,百年美谈传佳话 在堤刘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有文化、有教养、有能力、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楷模。 1958年,赤兔马村村干部王玉衡出席河南省第五届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王玉衡的父亲王应昌,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追求三民主义,既是当地乡医,又是乡村教师,穷则思变,立志出人头地,对后代影响极大,家教严谨,处世正直。 王老都是堤刘西头老户,厨师,会一手清蒸鲤鱼风味特色菜,出锅后加小磨香油蒜汁,味美香鲜。他在村西开了一饭铺,生意兴隆。1910年,慈禧太后出逃山西,回京时沿大道过堤刘村,王老都领旨奉差,招待京官,颇受慈禧太后一行称赞。王老都说:“不是我手艺好,而是河中鱼鲜,井中水甜。”一时传为佳话。 王党氏祖籍山东沂水党家村,懂中医术,义务给乡民接生,推拿治病,分文不取。 一口老井,古往今来话传奇 堤刘村村中间有一口老井,水质好,清凉透体,没有水垢,大人孩子喝了井里的生水不拉肚子,而且无论天有多旱,再多的人饮用,水位不减丝毫。据堤刘村的老辈人讲,过去堤刘村曾驻扎过上万人的军队,吃水、饮马、洗衣、做饭,一天到晚,水位还是那个样,堪称奇迹美谈。 《堤刘村村志》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公园1901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山西和约后,经郑州向东返京,路过堤刘村,休息用饭,饮用老井水后,称赞水甜。 一种传说此井天然而成,井口直径三尺。 另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个土财主雇了一个童工,每天专职喂牛。某日晚,有个和童工年龄相仿的男孩儿来找童工。两个孩子一见如故,脾气相投,不知不觉已玩到鸡叫头遍。男孩听见外面鸡鸣,起身便走,晚上又来,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一晃冬天到了,耕牛拒吃麦秸,日渐消瘦。财主责骂,童工犯愁,地冻天寒哪来青草啊?晚上男孩说:“明日你可到东南地,那里一片青草。”童工将信将疑。 次日天亮,童工来到男孩所说的东南地,不由大喜过望,果然青草萋萋,茂盛茁壮,他一口气割了一大筐。男孩对童工说,你天天可去,每天都可以割草。 一冬无话,土财主家的耕牛很少吃精料,却膘肥体壮。土财主大为不解。于是深夜蹑手蹑脚潜在牲口屋旁,听见了童工和男孩子的惊天秘密。 天刚亮,土财主破门而入,恐吓童工勾结外人偷牛,童工无奈,如实相告。土财主拿出一枚银针交给童工,让他趁男孩不注意时别在身上。 晚上男孩来,鸡鸣头遍,男孩对童工说:“以后我再也不能来找你玩了,那片青草也没了,你告诉东家,在我存身的地方挖井,井挖成后我会再见你最后一面。你每天挑水,天亮前就要把水缸挑满,野鬼见缸里有水,喝饱就走了,不会伤害你。我的气数已尽,这是天意。”几百年来堤刘村人每天天不亮就到这口井旁边排队挑水,天亮前每家的水缸都是满满的。 第二天,土财主带人来到男孩存身的地方,发现这里雾气冲天,空气潮湿,顺手抓把土都能捏出水来,挖地二尺,清水渗出,清澈见底,掬一口品尝,甘甜清冽。土财主喜出望外,遂命人先挖土井坑,而后继续深挖,木料加固,做盘,砖垒,这就是后来的老井。消息不胫而走,四面八方的人们迁移定居,聚少成多成村,这就是堤刘村。 传说井挖两丈时,水里突然发现一条两米多长的红鱼,两只眼如灯笼一般,众人大骇。童工心知这是男孩的化身,遂央求土财主蒸了一个供(圆馍)送到井边,摆上供品,燃香三支,磕头三下,大红鱼转瞬不见了踪影。 此后,每逢大年初一,堤刘村人习惯把一碗饺子放在井台上(意为让井王爷先吃一年的第一顿饭),然后对井王爷烧纸磕头。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把灯盏(用玉米面做成圆柱形,上面留一个小坑,蒸熟后倒上香油,用棉花做捻)点亮放在井台上,以祭奠井王爷。 更有说法,有人不慎掉进井里,居然安然无恙,被救上来后说井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拱着他的身子,根本沉不下去。还有,小孩子出麻疹时,用一块稀布包块馍,用线绳吊进井里,一夜之间就会生出一种小白虫,当地称湿湿虫,可治小孩麻疹。也有用老井里刚打上来的水沏生鸡蛋喝,可治疗害眼病(红眼病)。堤刘村人说,喝老井里的水,不拉肚子。农历二月二,用老井里的水煮臭豆,格外好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