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守望生养人文地 小陈立村六百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守望生养人文地 小陈立村六百年

小陈村地处郑汴之间,立村大约有600年,旧属中牟境。1983年9月1日前,小陈村归开封专区中牟县白沙乡管辖,2013年以前归郑州市中牟县白沙镇管辖,2013年5月后归郑东新区白沙镇管辖。辖区有小陈、毕桥两个自然村。小陈自然村在毕桥村东,原是陈氏兄弟二人居住,后兄弟二人分家,兄居东,叫大陈村,弟居西,叫小陈村,清代中期即已成村。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毕玉合 毕绍志 文/图

毕桥村有毕家桥 而今留名后世传

“毕家坟”是毕桥村毕姓的祖茔,在宋代时期毕姓在此地是大族旺户。毕姓,中华姓氏,主要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是毕公高。

毕桥村有一口枯井,旁立石碑,碑文记述明万历年间重修水井的经过,可见毕桥村早于明万历年前就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由此推测,毕桥自然村立村时间应该距今600年左右。

据中牟县志记载,毕桥村原有青砖桥一座,相当坚固,村因桥而名叫毕家桥村。外村人打听毕桥村民住在哪里时会问:“你住河东河西?”可知当年贾鲁河是穿村而过。村中十字路口原有石碑14座(现仅存3座),碑文记述多是历次修桥经过和捐助善款者的名单。毕家桥多次重修,后因黄河泛滥,贾鲁河多次改道,毕家青砖桥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村名毕桥以及残碑。

毕家坟前黑松林 为国除害忠杀奸

二十里铺的老槐树附近即是黑松林遗址,传说中的毕家坟就在现在的毕虎村村北。

据说潘杨结怨以后,包拯架设阴曹地府,申明了真相,判潘仁美死罪,宋太宗赵光义因西宫的缘故,赦免了潘仁美死罪,轻判为贬官为民逐出京城汴梁了事。满朝文武纷纷舆论判决不公。

柴郡主从八贤王那里打听到潘仁美即将出京,经过一片黑松林,回家后告诉杨六郎,杨六郎决计埋伏在黑松林,刺杀潘仁美为父兄报仇。但苦于不知黑松林具体地址,只好一路走一路打听。有老农告诉杨六郎说“过了毕家坟,就是黑松林”,杨六郎经过老农指点,终于找到黑松林埋伏下来。第二天,潘仁美经过黑松林,被杨六郎刺杀,杨六郎终于为父兄报了仇,为民除了害,为国除了奸。

2015年8月3日,安阳晚报宋文学撰文称,北宋第二次北伐时,潘仁美任了统帅,杨继业为副帅。据评书《杨家将》中讲述,潘仁美为了报杀子之仇,不顾国家利益,在战争中不但不给杨家运粮草,而且派的援军都是老弱病残,闯幽州时死了杨家四个孩子,五郎出家五台山,金沙滩困住杨继业。七郎回朝搬兵,途中遇上潘仁美。潘仁美把七郎捆在树上射了一百单八箭,杨继业自杀于李陵庙内。六郎趁机逃回汴京,在八王赵德芳的帮助下参了御状。八王、寇准夜审潘仁美。潘仁美承认了陷害杨家将的事实,本章奏于宋太宗皇帝。按大宋法律,本应格杀勿论,但因宋太宗与潘仁美是皇亲,迟迟不下旨意。这时,寇准连忙奏曰:“念其身为国家重臣,贬为庶民就是。”这下正中了太宗心怀,因而贬了潘仁美。

下了朝,杨六郎埋怨寇准多嘴。寇准笑曰:“斩他一刀之苦,太便宜了。你带家将埋伏在他回家的路上,遇见潘贼,那时任你处置。”六郎心想寇准真是足智多谋。六郎回家领了家将埋伏在密松林内(现在龙安区庙子岭一带)。那天潘仁美进了密松林,忽听有人喊道:“慢走,冤家路窄,此地相逢,你的死期到了。你射了我七弟一百单八箭,我还你一百单八枪。”说时迟那时快,六郎举枪刺了起来,瞬间把奸臣潘仁美刺死了。血流了一天一夜把山岗染成了黑红色,后人称此地为红脸岗。

夙兴夜寐造字台 轻身通窍节节草

在中牟县白沙许多地方,土地里有一种草,没有叶子,名叫节节草,胸疼气闷喝了用这种草熬的水,就会好了。传说当年仓颉受黄帝指派在造字台造字,由于年长日久,积劳成疾,再加年事已高,常常胸闷气喘,头晕肋痛。黄帝知道后,决心治好仓颉的病,他时刻留心寻求药草药方,每有所得,就送给老仓颉,一年过去了,仍没治好仓颉的病。

一个老人告诉黄帝,无叶草能治胸疼气闷,并说无叶草只长在黄河源头的一个深涧里,旁有独眼恶蛇把守,很难采到。黄帝不畏艰险,走了九天九夜,翻过九座大山,涉过九条大河,来到黄河源头,找到那条深涧,打死恶蛇,采到了被蛇拍打得一节一节的无叶草,很快治好了老仓颉的病。黄帝把剩下的无叶草一节一节接起来,栽植到牟山、具茨山坡和姬水河等地,让百姓可以随处采摘治病。因为无叶草是黄帝一节一节接起来栽种成活的,所以人们都叫它节节草。

记者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节节草别名土木贼、锁眉草、笔杆、土麻黄、草麻黄、木草,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的全草四季可采,属中小型植物。明朝李时珍称:“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贼也。”古代将专食苗节的害虫称为贼,“食根曰蟊,食节曰贼”。这也是《本草纲目》中“木贼”之来历的注释。而唐·陈藏器谓“问荆……生伊洛洲渚间,苗如木贼,节节相接,一名接续草”。老木工称木贼为“锉草”。

总管人间吉祥福 忠良君子黄飞虎

清朝末年,小陈行政村西南两公里处,有一座古庙,庙里有几座石碑,石碑做工精细,雕花细腻,碑文字体多为篆体、隶书,当地人称作“老庙”。民国初年,有一个读书人经过老庙,对着碑文念念有词。旁人听得清楚,原来此庙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庙宇,碑文记载着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的“英雄”事迹。

据传,黄飞虎的父亲黄滚,是商朝镇守黄淮流域的一代名帅。黄飞虎子承父业,被商朝国君封为镇国武成王。后因纣王无道,逼死黄飞虎爱妻,摔死黄飞虎的妹妹,黄飞虎忍无可忍,聚众揭竿而起,讨伐商纣,后战死于渑池(今渑池县)。《封神榜》里姜子牙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总管人间吉祥祸福。

小陈村附近建造“东岳大帝”庙宇,后人揣测,可能此处原来是黄飞虎之父黄滚的管辖地,或者当地人感念黄飞虎“义重四方,施恩积德、真忠良君子”的缘故吧。

廉政爱民今犹记 有口皆碑福德神

毕桥自然村原来有一座土地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传,周朝有官吏张福德,自小聪慧,36岁为税官,爱民廉政。百姓感念其功德,在张福德死后,有一家贫民用4块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脱贫致富。百姓认为神恩保佑,遂众筹建庙,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神”,后渐渐演变为土地神。

据毕桥村老辈人说,毕家桥在明清时期是贾鲁河通航要道,经商旅游者甚多,土地庙当时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极盛,每逢民间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三月三庙会,香客香火整日不断。后来黄河泛滥,贾鲁河难移,毕家桥倒塌,商旅减少,香火稀落,土地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是还记得庙门及殿前有对联云:“神恩施大化,厚德载群生”和“保四方清洁,佑一村平安”。

风水龙脉知何处 从来皇家疑鬼神

毕桥村东,小陈村西,有一座关帝庙,传说建庙与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个梦境有关。

某日夜,乾隆梦见有一条青龙扑向自己,青龙身后一片红光,一排排手持红缨枪的彪形大汉紧随其后,乾隆惊醒,召集大臣圆梦。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预示有人要造反,于是派人四处探访。访至中牟境内永定庄时,发现一块高粱地,时值深秋,高粱成熟,红彤彤的高粱穗仿佛士兵长矛枪的红缨一般,微风吹拂,一望无际的红高粱仿佛千军万马冲锋陷阵。高粱地旁边有一栋茅房,房顶放一横木,恰似龙飞屋顶,与皇帝所梦酷似。皇帝得报,传旨自黄河南岸永定庄起,向南几十里内建造九座关帝庙,镇压风水龙脉,以绝后患。毕桥村因在此范围内,遂奉旨在村东高岗建造了关帝庙。

后来战火频仍,黄河泛滥,贾鲁河、清凉河多次改道,中牟县北部地区的庙宇道观几乎损毁殆尽,黄飞虎庙、土地庙和关帝庙也因此深埋于黄沙之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2444 2017-06-29 00:00:00 四 守望生养人文地 小陈立村六百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