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航空港区: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支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奋勇争先
航空港区: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支点
枢纽建设日新月异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宜人的生态环境
水清岸绿令人流连忘返
中部国际电商产业园

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今年5月9日和前年9月24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次考察航空港实验区。

2月,省委书记谢伏瞻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在航空港实验区调研时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航空港实验区是全省最大的开放品牌,是带动全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战略平台。”

3月,省政府印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航空港实验区要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增强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加速实现国务院赋予的战略定位。

5月,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支撑,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得到高度关注。

6月,卢森堡驻华大使馆与河南航投签订《关于在河南开展签证便利业务谅解备忘录》,给航空港实验区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空中丝绸之路”地位凸显。

“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奋勇争先。航空港实验区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近日,市委常委、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表示,通过积极“请进来”“走出去”,航空港实验区将架起与卢森堡乃至整个欧盟的桥梁。

郑报融媒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杨宇 刘思琦 文/图

优势:战略地位不断强化

航空港实验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今年3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三区一群”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是事关河南全局和长远发展最重要的4个战略,要以此为重点,统筹推进,构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位列“三区一群”之首,定位于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实施不久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中原城市群规划》中提出:“提升航空港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加快推动郑州机场“迈进世界主要货运枢纽行列”。

在梳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思路过程中,航空港实验区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

可见,航空港实验区在国家、省、市发展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政策叠加优势更加显著。

航空港实验区目前拥有“5+7”的国家战略和平台,其中独有的国家战略有5个: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其他与航空港实验区密切相关的战略和平台有7个:中原经济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河南自贸试验区。

枢纽地位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航空港实验区拥有“1+4+2”七种交通换乘方式,“1”即航空,“4”是四铁,即高铁、城铁、地铁、普铁,“2”即高速路和快速路,是我市乃至我省交通换乘方式最多的地区。

去年,生产总值超600亿元

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航空港,各项建设风生水起。

航空港实验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高起点谋划发展,高标准发展高端产业,高水平推进枢纽建设,以明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发展目标,确保航空港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走得快、走得稳。

去年,航空港实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82亿美元,完成电子信息业产值289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航空港实验区经济发展继续实现了“开门红”。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引领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去年,航空港实验区手机产量2.58亿部,增长27.5%,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1/7,全球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入区手机企业累计达到178个,已投产企业36家。为航空港实验区进行产业配套的项目,已布局到郑州经开区、高新区、郑东新区、新郑市等多个县区,以及济源、焦作、洛阳、兰考、鹤壁、南阳、濮阳等地,产业链横向配套、纵向延伸作用更加凸显,以航空港实验区为核心,“三个层次”产业梯次布局的格局基本形成。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自2011年11月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89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482亿美元,辐射范围从郑州拓展到整个内陆和全国。航空港实验区已建成肉类、活体、水产品、鲜切花、鲜果等多个口岸,成为我国内陆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效率提高50%以上。口岸作业区实现“区港联动”,时间成本节约2/3,去年共监管货物17.91万吨,货值606.39亿美元。

城市承载能力快速提升。总面积超15平方公里的双鹤湖海绵新城区正加快建设,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和综合管廊在内的地下城市综合体主体已完工。

今年,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面对良好发展机遇,港区人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任务。今年,我们紧紧盯住年度目标,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的引领地位。”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表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20%。

航空港实验区主动融入和承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持续提升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竞争力。

今年,航空港实验区积极配合机场集团加快推进本土航空公司组建与航空货运货代企业引进,拓展连接全球主要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加快形成覆盖全球、高效连接的客货运网络,推动郑州机场迈进世界主要货运枢纽行列。推进迎宾大道地面工程、西货站等机场二期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投用,提升郑州机场的保障能力和集疏能力。做好高铁南站、“米”字形高铁、机场至高铁南站、郑州(机场)至登封、郑州(机场)至洛阳的城际铁路建设,启动高铁南站快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积极开展空铁联运试点,助推郑州打造国际性枢纽城市。

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抓手,聚焦高端产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开放创新。今年,航空港区将加快推进植物种苗口岸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申报建设;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产业园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延长拓展口岸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促进口岸平台与枢纽、物流、贸易联动发展,提升口岸吸引力、辐射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紧抓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挂牌机遇,同步实践复制河南自贸试验区政策,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用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优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以园博会为契机,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升宜居宜业新风貌。以“四大片区”为载体,以双鹤湖公园、园博园、高铁南站、综保区三期“四点”为支撑,尽快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航空新城、国际新城,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启动国际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的规划论证,加快使领馆区的配套国际化社区等设施建设。同时,以园博园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加快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总理的到来,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张延明介绍,航空港实验区将紧紧围绕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加快转型发展,切实发挥航空港实验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瞄准“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十三五”时期,航空港实验区将以开放、创新为驱动,推进“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推进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对外开放和大口岸体系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建设,发挥郑州国际商都龙头、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作用。

打造大枢纽。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通全球联世界的物流枢纽中心。以郑州航空港为中心,构建起以郑州机场为龙头、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为骨架、以干线公路网为支撑的大交通格局,成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坚持大枢纽带动大物流,依托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三网融合”与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打造网络通达、衔接高效、费用低廉、方式多样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物流枢纽功能。

发力大产业。强化产业支撑,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确定智能终端(手机)、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与维修、现代服务(商贸会展)等八大产业集群为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高端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新经济发展高地。

推动大开放。坚持开放带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打通国际物流通道,积极构建中部最具效率优势的综合口岸平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邮政、植物种苗等口岸与“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建成投用,进出口总额比“十二五”末再翻一番,把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紧抓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模式创新,力争在创新创业综合体、三级孵化、“双创”与产业融合等模式创新上形成示范效应,为内陆地区“双创”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塑造大都市。坚持“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发展原则,围绕空港、会展、古城、双鹤湖四大片区,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综合开发,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国际化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十三五”时期,航空港实验区将努力实现“三个翻番、三个一”: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翻一番,突破1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翻一番,突破100万人。

紧抓机遇,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航空港实验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倍感振奋。”近日,张延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空港实验区将抢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机遇,不断深化与卢森堡及欧盟的合作,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同时,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大力推进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合作,加快提升城市承载力。

6月13日,卢森堡驻华大使馆与河南航投签订《关于在河南开展签证便利业务谅解备忘录》。张延明说,航空港实验区将积极“请进来”,通过卢森堡积极搭建与其他欧盟国家的经贸产业合作往来桥梁,制订专项招商方案,吸引欧盟或欧盟关联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产业落户实验区;积极“走出去”,把郑州、河南乃至全国的优质产品通过“空中丝绸之路”出口到卢森堡及整个欧盟。

卢森堡货航作为欧洲最大、世界第六大全货运航空公司,于2014年1月正式落户航空港实验区,推动郑州成为卢货航在欧洲之外打造的第二个基地和枢纽。目前,卢货航在郑州机场的货运量、航线数及通航点等主要指标均居郑州机场首位。

“抢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机遇,必须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将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成为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张延明说,航空港实验区将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引领河南、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今后,航空港实验区将积极联合机场集团和省航投,进一步深化与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的合作,推进以郑州为亚太中心、卢森堡为欧洲中心的货运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本土航空公司组建与航空货运货代企业引进,进一步拓展连接全球主要机场的货运和洲际客运航线,全力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内快速路网建设,全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航空港实验区将加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提升通关效率;完善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功能,探索建立与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大通关”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为境外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3548 2017-07-03 00:00:00 一 航空港区: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支点KeywordPh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