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郑时报 奔小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4
把自己“混”成地道的村民 把群众当亲人 真心实意办实事
■新闻连连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自己“混”成地道的村民 把群众当亲人 真心实意办实事
新郑市大槐树村小崔下乡记
崔航(右)去村民徐海亮家查看流转土地果园建设情况
崔航与村民交谈

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大槐树村位于新郑市西南,原先是具茨山上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新社区,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大槐树村的发展变化却离不开这样一群人在背后的付出和努力——驻村工作队。而群众口中的“小崔书记”崔航就是驻村工作队中的一员。崔航是郑东新区团工委副书记,自2015年9月驻村以来,他已经把自己“混”成了村里一位地道的村民。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时报 李显文 文/图

现实版的“马向阳下乡记”

“你们看过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吗?那里面也有个大槐树村。2015年9月,听说我要驻村的名字也是大槐树村后,我有点兴奋,感觉自己和电视剧里的马向阳很像,我也要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有点小期待。”85后驻村第一书记崔航笑着告诉记者。

2015年9月23日,崔航正式到大槐树村做第一书记了,一到村里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分房。当时大槐树村是具茨山管委会选定的第一个扶贫搬迁试点村,按照政府要求,村民全部要搬迁到新盖的社区去住,然而村里部分群众因为不清楚政策,不愿意搬迁,一度使搬迁工作受到影响。崔航在了解情况后与村委一起研究商议搬迁工作,并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发动村里的党员一起做群众工作,最终使搬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崔航还是有些担心:“刚来村里就遇瓶颈,以后工作开展不是更难?”

把群众当亲人 以真心换真情

对于从小到大都在城市生活的崔航来说,村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如何相处?如何和村民们沟通事宜不让他们反感?为了尽快和群众熟悉,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崔航开始付诸行动。

他向新郑市枣科院驻大槐树村组长郑立伟请教,向大槐树村支部书记郭红岭学习了解如何和村民沟通。“枣科院的郑立伟是我的导师,作为一个在基层干了20年的他来说,和村民相处、处理事务的经验很丰富,跟着他我学会了很多。”

在和郭红岭商讨、敲定好办公地点后,崔航开始和队员们一起一家家地走访,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记录下每家存在的难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回去和队员们商量具体的帮扶措施。

“每到一家,我都要和他们聊很久,和大人聊、老人聊、小孩也聊,然后想办法给他们解决问题。就像是和自己的亲人一样相处,想他们所想,做到交心。只有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才会让人信服。”崔航认真地说。

在了解到陈华荣一家因为没有劳力,生活无法维持后,崔航忙着给她找了工作;听说她儿子快要大学毕业了,崔航又开始帮忙在郑东新区找工作;帮助贫困户魏桂花儿子销售山杏1200斤,收入4800元;帮助孤寡老人陈国彦申请分散供养五保户、修房子……每时每刻,他和驻村队员们都想着如何帮助村民。同时也收获了大家对他的认可:今天这家送来一摞玉米饼,明天那家送来一筐鲜桃,后天又送来一个西瓜……“感觉村民辛苦种地不容易,但不要他们就生气,再拒绝他们就开始吵我了。”崔航笑着说。他真正地感受到了村民对他的认可。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

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提升,精神扶贫也是重要一环。因病失明的周喜军是崔航最为挂心的一家。年轻时候的周喜军是一个能干的人,很早就出外打拼,也做过小生意,家庭收入还不错,然而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的视力越来越弱,直至失明。10多年的治疗掏空了这个家庭,妻子提出离婚,父亲又从楼上摔下,股骨头断裂……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低谷。周喜军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不愿意见人,就窝在家里,甚至有了想死的念头。崔航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他家里进行沟通,给他讲各种励志的案例,并帮他联系助盲公益组织,给他找培训机构,想办法让他学技能。长时间的沟通交流,周喜军慢慢变得开朗,心情也好多了。

扶贫不是做样子,精准扶贫需“造血”

易地扶贫搬迁后崔航经常走访,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认识到只有发展好村集体经济产业,才是带领大槐树群众实现小康的最有效办法。根据具茨山景区整体发展规划,崔航多次与具茨山管委会领导、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多次研究商议,谋划产业扶贫,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规划。

崔航运用手里的资源,大力扶持农业人才先行发展新型农业,引进农业投资人白林松,承包土地300余亩,种植猕猴桃,解决大槐树群众种植就业10余人,月工资2000元。猕猴桃种植2017年年收益将达200万~300万元;帮助第二村民组许海亮牵头成立合作社,承包生产队200亩耕地,发展观光农业,成立大槐树亲子采摘园,建设蔬菜大棚,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和葡萄、西瓜、桃子等优良品种水果,解决就业10余人。利用首个整村搬迁行政村的优势,抢先成立股份制物业公司,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有效解决搬迁居民就业,实现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利用管委会分配的具茨山社区商业用房和村原址用房实现租赁增收,增加村集体和搬迁居民的固定收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5497 2017-07-07 00:00:00 五 把自己“混”成地道的村民 把群众当亲人 真心实意办实事KeywordPh新郑市大槐树村小崔下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