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8
践行教育 梦想艺术
用心做好服务 贴心感受幸福
不错过春天,不辜负秋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错过春天,不辜负秋天
——记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建淞

近来,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建淞在自己博客里发布了与嵩山有关的近300则成语故事,引起广泛关注。王建淞几十年如一日,把弘扬嵩山文化作为一种使命、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嵩山文化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人生归有道 夫复更何求

王建淞(曾用名王剑松、王坚耸、王暕淞、笔名雪松),1969年出生于登封市一个小山村。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厚重的嵩山文化给予他养分,16岁起,他的诸多文章见诸报端。工作后,他情系嵩山,写过大量有关嵩山的文学作品并获得省、市文学创作奖。其中,《嵩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一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本职工作之余,他启动嵩山专著的工作,历时10年对有关嵩山的各类史志文献,对多年积累的笔记、资料与志书典籍反复核对、精心验证,并遍访专家学者、高僧等,千余次对嵩山的主要景点进行实地考证,著散文集《走近嵩山》和《铁路魂》、诗集《活着》等。

以文化担当 守护精神高地

王建淞弘几十年如一日,把弘扬嵩山文化作为一种使命、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嵩山文化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深悟人生的含义,见心明志,著书倡道,不辞事务之小,不求功绩之显,只求奉献于社会,求成于心,他脚踏实地,努力点亮个人的嵩山文化建设之路。

迄今,王建淞在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发表小说20多篇、诗歌300余首,发表报告文学、通讯报道及论文3000余篇,先后获奖60余次。

王建淞如今积极致力于嵩山文化的研讨、传播和建设,他把此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为功利,默默耕耘。他的一位朋友如此评价:“王建淞的这份坚韧值得敬佩,对嵩山文化几十年如一日的眷恋同样值得人们尊重。”

王建淞说人生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譬如,春来萌芽成蕾,秋到硕果盈枝。不错过春天,也不辜负秋天,春华秋实,自然而然,了无遗憾。

登封时报 孙淑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7062 2017-07-14 00:00:00 五 不错过春天,不辜负秋天KeywordPh——记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建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