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居民出行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24家“红旗单位” 各奖10万元
我省将取消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省绘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蓝图2020年,七成以上省辖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居民出行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本报讯 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2015年提高30%以上;70%省辖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记者昨日从省政府获悉,《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日出台并正式印发,为实现2020年“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绘制出“十三五”全省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攻坚的“蓝图”。 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现状】 部分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上限

《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十二五”末,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50.2%,重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64.1%,大气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初步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1.43个百分点,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尽管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但目前我省生态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问题包括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居高位,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区域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严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频发高发,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仍然较高,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仍然较多,畜禽养殖等乡村面源污染突出。同时,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问题长期累积叠加,传统煤烟型污染与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总氮、总磷污染并存,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农村“垃圾围村”等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目标】 2020年,省辖市优良天数要达到230天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改善大气、水、土壤质量,确保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规划》要求,今年内,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到200天,到2020年,要比2015年提高30%以上,各省辖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65%,也就是说要超过230天。

空气污染物方面,省辖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从2015年的每立方米81微克下降到2020年的58微克,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要从每立方米135微克下降到95微克。重污染天数要下降30%以上。

水体环境方面,2017年内,全省各省辖市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要基本消除。到2020年,包括省辖市、县级市、省直管县城市建成区内都要消除黑臭水体。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也要提升到57%以上。

70%以上省辖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转变规划建设理念,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老城区避免大拆大建,城市新区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县城1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规划》明确要求,全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到2020年,完成造林67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5%。城市绿化中,要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让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2020年,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90%的省辖市、县(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60%的省辖市、县(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县城)标准,70%以上的省辖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另外,加大对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自2018年起,在全省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初步构建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措施】 排污超标“黄牌”警示,“红牌”排污企业一律关停

如何实现目标,《规划》还给出了“施工图”,明确提出一整套措施。

在能源方面,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全面淘汰城市小燃煤锅炉,加大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淘汰力度,对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

农业方面,要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到202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8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在75%以上,省辖市全部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开展环境信用颜色评价,定期抽查排放情况。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7551 2017-07-15 00:00:00 六 居民出行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KeywordPh我省绘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蓝图2020年,七成以上省辖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