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2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2-03
构建医联体 破解看病难
公益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门口有名医坐诊,远程诊疗有专家会诊
构建医联体 破解看病难
完善的医疗体系的建立,让城乡居民看病更方便 资料图片

“在家门口就能让省会专家看病,还能面对面交流,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昨天,市骨科医院通过“视频看病”的方式为登封的患者李秀进行了专家会诊。躺在病床上的李秀放心地说,有了大医院专家的诊断,对于下一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让李秀称道的“视频看病”,其实是医联体成立后实施的远程诊疗,患者通过远程诊疗的方式接受大城市专家会诊,以往需要跑到大城市才能看的病,如今在小医院就能够解决。

郑报融媒记者 王治 实习生 边静/文 丁友明/图

破局

成立医联体,给基层医疗机构找“强援”

如何全面破解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

从2012年起,郑州开始探索“医联体”服务模式,即以1家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为牵头单位与3家二级医院、10家一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家乡镇卫生院构建了河南省首家医联体。

让我们看一看这种新的“医联体”如何运作?

内部是一种业务协作关系,上级医院提供指导,帮助基层成长。针对医联体成员较为复杂的实际情况,合作形式不搞“一刀切”,开展个性化交流合作。对紧密型或直属型医疗机构,牵头医院对其人、财、物等资源全面整合、统一管理;对对口领办医疗机构,重点采取派驻专家、支援设备、共建专科等方式加强合作,提升诊疗水平;对契约合作和功能互补联合的医疗机构,着力于构建远程诊疗、技术帮扶等为主的资源共享体系。

郑州市中心医院与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组成了医联体。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诉求,郑州市中心医院都会安排一名业务骨干到社区坐诊。在福华街附近上班的刘琳,最近身体不适,于是前往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刘琳说,以前只要犯病,不管轻重,她要么扛着,要么去市里大医院看病。她一直有个梦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专家坐诊该多好!没想到真的实现了——郑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亲自坐诊。

不仅是刘琳,如今许多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成为常态,而居民们感受到的更大变化还在于基层业务水平的提高。提前一周,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会向居民预告下周来坐诊的中心医院专家,同时安排社区医生配合,将每天的专家坐诊变为一堂业务指导课。

现状

郑州已组建23家医联体,百姓家门口好看病

2012年,郑州已在市区东、西、北、西南、东南5个区域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医联体23家,其中城市医疗集团2家、综合医联体3家、中医医联体1家、专科联盟6家,县域医联体11家,纳入成员单位1059家,基本实现了区域全覆盖,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先进的诊疗服务。

在医联体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一对一”帮扶、搭建知名专家咨询交流群、派驻专家定期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坐诊等措施,为基层培养合格的人才,在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民众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推进

继续发展远程诊疗、分级诊疗,医联体内看病同标准同质量

提升基层群众的就医幸福感,共享医改的“健康红利”是构建医联体真正目标。

郑州市各医院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互联网医院触角还延伸到了村卫生室。

在大隗镇纸坊村,不少村民就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和专家对上话,省时又省钱。原先基层医院就诊人很少,现在通过分级诊疗、居民签约等方式,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据统计,我市已累计开展1.8万例远程诊疗,郑州依托医联体建成的远程诊疗中心已达到19个,投入3000万元为基层提供远程诊疗终端设备,并投入1393万元配备转诊、巡诊车辆及其他设备36台(件)。

下一步,郑州还将加大财政补助,继续推进远程诊疗技术、分级诊疗制度发展,让居民在医联体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到同样标准和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8303 2017-07-18 00:00:00 二 构建医联体 破解看病难KeywordPh家门口有名医坐诊,远程诊疗有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