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40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字幕】2016年12月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推出片名: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二集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30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社会各界、市场、各级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在部门当中,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在2013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 【解说词】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字幕】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解说词】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字幕】 2014年7月29日 北京 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说词】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字幕】2014年11月9日 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说词】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说词】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字幕】2014年12月 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解说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解说词】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解说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解说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字幕】广东 佛山 【解说词】 佛山,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这是佛山的一家陶瓷工厂。每天,这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一万平方米的大理石瓷砖,销往世界各地。 【同期】佛山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初阳 去年中国陶瓷出口下降了33.75%,每公斤瓷的销售单价下降了28%。这个改变也使得中国不少陶瓷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之战。 【解说词】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同期】广东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 白梅 现在关键是要做品质,要把整个的质量提升上去。 【解说词】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解说词】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解说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字幕】 十五大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说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字幕】广州 【解说词】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解说词】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 曹志伟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解说词】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 曹志伟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 【解说词】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战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解说词】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 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解说词】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字幕】2013年9月30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同期】科技部部长 万钢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解说词】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字幕】2014年11月9日 北京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请继续阅读A11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