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日炎炎,郑州3号线地铁工地上一派繁忙。未来大道站的区间隧道里,工人们挥汗如雨。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着省会郑州投资持续稳中向好发展。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217.05亿元,增长11.6%,增速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困境。令人惊叹的投资成绩,源于投资结构的优化。在郑州,投资已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通过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创环境、破瓶颈、优服务,让民间投资当“主角”。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全市民间投资由2010年的1716.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479.26亿元,年均增量达到460亿元。比重持续提升,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62.3%提高至2016年的64%。 完善政策体系,为民间投资助力 “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的引擎,是一泓活水,如何让民间投资唱大戏,是个大学问。”昨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释放民间投资活力,郑州市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在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能力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责任,为民营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全市投资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重大项目的积极推进。全市把产业项目作为推进民间投资的主抓手,紧盯两个年度579个重大产业项目,实施“1+3”工作专案,加大督导协调力度,郑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保税仓库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提前竣工。 如何吸引民间投资?郑州市突出简政放权,审批职能部门内设处室由117个削减至40个,行政审批效率整体提高60%;强力实施“五单一网”制度改革,3498项权责事项和1816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运行,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省市重点项目联审联批事项1223项,完成率91.5%。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传统垄断性投资领域,比如市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正在加快推进。 尤为可贵的是,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近3年,全市先后出台8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政策文件;全面取消社会办医的数量、地点、注册资金等限制,发放奖励资金1090万元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和开展养老服务。全市共设立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幼儿园2307所,固定资产179.56亿元;民办养老机构达到49家,批准设立社会资本办医2483家,吸纳社会资本64.3亿元。 金融服务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钱紧”“钱贵”是个严肃的现实问题。如何破解融资难题、撬动民间投资?郑州市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等“1+2+N”政策体系。107辅道快速化、贾鲁河综合治理、中心城区综合管廊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实施,总投资699亿元。 全市积极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推广“银行+共保体”融资新模式,为80家企业融资2.3亿元,支持郑州银行推出小额宝业务,为1969户小微企业融资9.4亿元。争取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加快推进河南华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报批,拟于近期正式上报银监会。 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全市严格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2016年和今年上半年共计232792户次小规模企业减免增值税2.05亿元;1055642户次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10.92亿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精神,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人工成本等7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的实施,为企业降负成效显著。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郑州民间投资却持续发力、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王世洪表示,这说明近年来全市推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和投资效益,从而推动了更多的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建设中唱主角、挑大梁。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