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门村,一个容纳着近8万人口的城中村,承载了郑州无数年轻人青春奋斗的记忆。这里曾有座观音堂,曾经这里的村宅整齐划一,村路横平竖直,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团队,沙门村的扇子队、百人盘鼓队、舞龙舞狮队、对花鼓家喻户晓。辖区交通便利,工商业众多,1993年就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谷阳 文/图 “沙门村”名字源于“沙城” 新中国成立前,郑州是个沙城。城区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城东北一带被黄河故道沙丘覆盖、环绕,大风起兮沙飞扬。沙门村,因风沙而植树成就了绿城美誉,同时也留下了沙门、沙口、沙庄这些名字。据村内老人说,由于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加之国民政府(1938年)人为制造“黄泛区”,地基已被无数次覆盖,村民在六七十年代取沙建房时,在村东头沙岗决出古色地府一处,由于正值“破四旧”之年,石鼓碑被悉数销毁。 据古碑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沙门村东头建立观音堂。说明300多年前沙门已形成村落,并建造庙宇。 传说沙门村以东有三道东西方向的大沙岗,连绵起伏的沙丘,高的达到十几层楼高,村西望去,则一马平川,鲜有沙痕。村庄和庙宇常为沙所患,为防沙侵压,乡人在村东大量植树,并积沙形成一道南北防沙大屏障,这条天然屏障犹如镇沙之门,把沙挡在沙门以东,保护了庙宇和村庄,沙门以东沙岗重叠,村以西没有沙岗,故取名沙门,沿用至今。 庙会已演变成“走亲戚” 沙门村的庙会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二十三,庙会会期一天,村东头敬有观音。新中国成立前,在庙会期间求神拜药居多。小商小购为了推销商品,每逢庙会这一天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庙会就演化成为进行商品自由交易的场所。庙会一般集中在庙院所在地,后来成为物资交流中心。会上交易的商品有:服装、食品、玩具、水果、生活用品等众多种类,会上还有:理发、饮食、博彩、游戏……直到2015年沙门村进入城中村改造后,庙会逐步演变成“走亲戚”,一方面促进亲戚朋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间来往成礼的传统。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团队 沙门村的扇子队、百人盘鼓队、舞龙舞狮队、对花鼓家喻户晓。 “记得小时候,常常拿奶奶的扇子(手绢)玩儿,晚饭后跟奶奶一起去村中大队玩耍,那里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在唠家常,有的在舞扇子,有的在扭秧歌,还有人顶着大头娃娃耍毛驴……可热闹了!”一位90后村民回忆道。 秧歌队,由村民饭后消食自发形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以集体舞的形式进行:踩高跷、划旱船、扇子舞、转手帕对花鼓等歌舞形式。其中耍毛驴(跑旱船)作为秧歌队伍的一部分,“驴”分前后两部分,演员处中间,表演种种骑驴之状,舞姿优美,生动有趣。此舞由骑毛驴、赶驴、拾粪3人扮演。骑驴者扮农村媳妇回娘家,赶驴者扮为丈夫,护送媳妇走娘家,后面跟随一拾粪老农。表演上山、下坡、转弯、蹦跳、踢蹬等舞姿,3人配合默契,表演效果惟妙惟肖,是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 舞龙队,共有2条大龙,4条小龙组成,参演人数达300余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表演规模宏大,曾在国基路街道办事处的带领下荣获“2011年郑州市舞龙大赛一等奖”的荣誉称号,沙门舞龙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支民间文艺队伍。 对花鼓,又名鼓戏,其主要乐器为大鼓、大锣、铙(nao)、盆镲(cha)各4面,表演者20人,每人执一件乐器,边击边舞。表演分为文戏、武戏两类,文戏有《小递照》《四摆头》《铁曲连》《老常套》4个牌子,武戏有《三请诸葛亮》《秦王点兵》《狮子滚绣球》《小虫吵嘴》等14个牌子。花鼓表演可以边行进边打,称作路鼓,一般打文戏牌子。也可以围圆场打,称作交鼓槌,多打武戏牌子。对花鼓表演气势雄壮,动作刚健有力,技巧复杂。1958年大炼钢铁、锣、铙、镲被毁,此项活动停止。沙门村为活跃村民生活,办起来30余人的盘鼓队,按队形敲打鼓点,甚是有趣。 沙门村宅整齐划一,村路横平竖直 沙门村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村落规划,大手笔进行宅基分配和格局设计,每户平均3分半的宅基地,一举成为周边城中村羡慕嫉妒恨的参照物。 沙门村和其他村落一样,历经土房、瓦房、平房拆旧房挪新院,历经10年有余完成了村宅的更新换代。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规划拉直了巷弄,村宅整齐划一,村路横平竖直,村口立有“沙门村石”。城中村时代来临之后,村民大力发展租赁经济,把原有的宅前花坛划归宅基地圈地盖楼,每户宅基已达到三分七,每栋楼逐步建至8到13层,在郑州市北部城中村中,户均建筑面积占有绝对优势。 沙门村宅基地占地240亩,外来租房人口不超过8万人,相对柳林、陈寨来讲,并不算繁华。但放在县区,这样的人口密度也称得上“中心区域”了。 村北多为服务于汽配“宏达国际车业广场”的仓储租赁和辅助门店,这是区别于其他村的一个特点。其余街巷内,各种小商业、小作坊等形态五花八门。这些门店不仅满足了村民和租户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自给自足地为村镇经济呈现出一派繁华熙攘的商业氛围。 沙门村辖区交通便利 沙门村有任氏、阴氏、谷氏三大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有王、刘、陈、李等其他姓氏陆续迁入;村内曾有办公企业东风木器厂、汽车修配厂和化工厂,交通便利;耕地764亩,农作物主产小麦、水稻、玉米,所产葡萄闻名城乡。 1995年,在原村民驻地的基础上,村庄统一规划,建成了全镇第一个新村,村民全部实现住宅楼房化。新村的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随着城市化发展,沙门村成为城中村。 辖区交通便利,工商企业众多,花园北路、国基路纵横贯通,有63路、32路、62路、909路等公交车直通市区.。村内兼有大型市场两处,有中国汽车配件大世界,步行街等可容纳商户400余家。全村工商企业达600余家。村内有农村文化学校、青年活动室、图书室、盘鼓队、舞龙队、秧歌队等。 辖区有幼儿园、贝斯特双语学校、柳林四小学、郑州市76中学、21世纪居住社区。驻辖区的主要单位有河南省黄河建工集团、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郑州武警消防中队等20余家。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