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7版:社区报 国基·素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树立正确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相关链接
树立正确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升公共文明素养、普及基本常识系列报道 新闻传播文明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然而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虚假新闻、低俗新闻等产生。研究不文明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必不可少。不文明新闻主要存在于新闻的传播中,其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无中生有、虚构新闻等,而产生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探讨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其加以控制,对于遏制虚假新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 鲁慧

虚假新闻五花八门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传媒痼疾的虚假新闻不时出现,且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消息,由于该报记者对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价数据采集有误,得出招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错误结论,造成报道严重失实。该报道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探讨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其加以控制,对于遏制虚假新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无中生有,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方法。由于这些新闻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在报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进一些虚构成分,以此提升新闻的“卖点”,因此往往容易刊播和引起轰动效应。譬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馅包子》的节目即是典型。此类假新闻没有丝毫事实根据,经不起事实考证,其制假手段极其卑劣。

低俗新闻一味追求猎奇

低俗新闻主要是指新闻记者及其所在媒体单纯以增加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点击率等为目的,放弃社会责任,突破新闻伦理底线,所报道的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新闻。

低俗新闻表现为一味追求娱乐化、明星化、惊悚化、情色化、猎奇化、审丑化。

新闻炒作有意虚构新闻

新闻炒作一般指新闻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实现最终的经济利润或其他利益,有意虚构新闻事件,刻意介入新闻事件,或者把一些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局部放大,通过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渲染方式报道的行为。

如何有效控制 虚假新闻的产生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

最大限度地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社会监督是有效遏制虚假新闻产生的基本保障。“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理论在新闻界同样适用。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监管,加强新闻立法,使新闻行业行为有更多的法律依据。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有效遏制虚假新闻产生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坚持真实性原则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自觉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原则与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正确的职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杜绝虚假新闻。

其次,一个具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人要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全部新闻工作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应当以此为原则和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新闻实践活动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是否做到了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最后,要增强法制观念,防止新闻侵权。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好“法”与“非法”的界限,自觉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尊重法人和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防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侵权、毁誉现象。

另外,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增强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自觉堵塞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漏洞。真正有效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

文明素养提升通俗读本中的 新闻传播文明有哪些?

遵守党和国家相关法规、宣传纪律。保证新闻报道的及时快速、真实准确,不能在群众中传播虚假、不真实、未经核实的言论。不播出未经审查的广播电视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炒作、不跟风、不媚俗,不迎合低级趣味,唱响和谐主旋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1840 2017-07-28 00:00:00 五 树立正确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KeywordPh■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