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
史上第一场诸侯“群殴”的来龙去脉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史上第一场诸侯“群殴”的来龙去脉
系列五十三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成语故事】

东门之役

【释义】

春秋时,“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第二年,“郑人侵卫(郊外),以报东门之役”。后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隐公四年、五年》: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

古来有国必有城、有城必有门,城门必有东西南北之分。《诗经·郑风》里有两首诗——《东门之墠》《出其东门》,以青青茜草、成荫栗树、如云美女、缟衣佩巾,把郑国都城东门演绎成了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地方。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公元前719年的夏天,首次发生了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联合围攻一个国家的“群殴”事件,引发了郑国随后一系列军事外交报复行动,直到4年之后,由此引发的矛盾和争斗才在齐国的调停下得以化解。

【例句】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徐必进)与汪(汪雅堂)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汪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诸侯联军 攻打郑国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东门之役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参与的诸侯各怀心机、各有算计。战争的策源者是卫国,诸侯联军的牵头者则是宋国。公元前719年春,卫国的公子州吁弑君自立,由于担心人心不服,急于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一来树立个人威信,二来得到各国诸侯的认可。但找哪国开打呢?大夫石厚建议州吁攻打郑国,原因是郑与卫之间世有战争,前几年郑国的共叔段叛乱时,曾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请兵相助,郑庄公平息叛乱后兵临卫国,迫使卫国认罪,卫国据此可与郑国开战。但是,仅凭卫国的力量不足以打败郑国,为增加胜算,必须拉上几个同伙一起干。找谁呢?首选宋国。宋国的宋殇公于公元前720年8月即位,这个君位得自于他的叔叔宋穆公。宋穆公为回报其兄长宋宣公当年的立君之恩,不顾大司马孔父等众臣奉立公子冯的意愿,执意把君位传给了宋宣公的长子与夷,而让公子冯到郑国避难。宋殇公即位后,害怕公子冯回国争位,总想除之而后快。看准了宋殇公的心病,卫国人就派使者对宋殇公说:“君王您如果进攻郑国,铲除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我们卫国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殇公急于除去心头之患,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两国之外,当时的陈国、蔡国与卫国正处于友好状态,也经不住卫人的劝说,派出军队参加了攻打郑国的行动。于是,诸侯联军由宋殇公、陈桓公两个国君主导,蔡国、卫国两国大夫帅师,共计兵车一千三百乘,一路喧嚣直奔郑国东门。

因情施策 分而化之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郑国都城。郑庄公25年(公元前719年),上巳节已过,大街小巷还保留着些许节日气氛,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南来北往的商人,有读书习武的士族子弟,有浓情蜜意的青年男女。转眼到了夏天,郑国人平静祥和的日子忽然被讨伐征战之声打断了,守城兵士定睛一看,只见东门外车马林立、士卒列阵,卫、宋、陈、蔡等诸侯国的旌旗招展,诸侯们组团来到郑国打群架来了!

兵临城下,十万火急。郑庄公不敢怠慢,摸不清各方来路,只好急令关闭城门,以防守之策应对各路诸侯。城外的诸侯联军来势汹汹,把郑国东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却又都不想带头往前冲,虚张声势地在郑国东门外过了5天野营生活,然后各自撤军回国。郑国的东门之围暂时化险为夷。诸侯联军兴师动众而没有得到实惠,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到时何以应对?惊出了一身冷汗的郑庄公开始寻求对策。

郑庄公在位20多年,东征西讨,打过不少仗,鲁、宋、卫、陈哪个没有交过手?以往打仗,都是一对一单挑,从来没有遇到过多国联军齐上阵的情形。双拳难敌四手,猛虎还怕群狼,以郑国一国之力,如何抵得过诸侯之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诸侯联军纵然人多势众,也不见得是铁板一块、无懈可击,各国出师伐郑的诉求各自不同。卫国要的是名,州吁弑君自立,不得人心,只不过想以战树威、以战扬名;宋国要的是人,宋殇公想斩草除根,逼迫郑国交出公子冯以绝后患;陈国、蔡国要的是钱,原本与郑国无仇无怨,只不过想挣点卫国的兵赋钱粮,打赢了再分点郑国的土地财产而已。

经过一番把脉问诊,郑庄公决定因情施策,分而化之,让诸侯联军成为乌合之众。到了秋天,诸侯联军再次攻打郑国。战前,宋殇公派使者游说鲁隐公出兵未果,鲁公子翚未经国君同意擅自出兵。战斗打响,只有郑国与卫国两军对垒。原来,开战前,郑庄公派人保护公子冯去往长葛,然后派人对宋君说:“公子冯已经逃到长葛,我们不忍心伤害他,你们去处理吧。”于是宋移兵而去。陈、蔡、鲁见宋兵转移,也都无心作战,郑卫交战时都作壁上观。正面战场上,郑军派一小支步兵单挑卫军,假装战败。结果,诸侯之师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各国撤兵散去,郑国虽败,未受大创。

摒弃前嫌 化解仇怨

郑国无缘无故被“群殴”,郑庄公稳住阵脚,化解危机后,逐一向参与的诸侯讨说法,以报东门之役。公元前718年4月,郑人侵卫牧,卫人请燕师伐郑,郑军在北制大败燕师。9月,宋人取邾田,邾人请郑人借道伐宋。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12月,宋人伐郑,围长葛。公元前717年春,为感谢鲁隐公在东门之役中拒绝宋使之求援,郑庄公派人出使鲁国,与鲁国弃前嫌而修新好。5月,郑庄公率军攻陈,大获全胜。秋,宋人取长葛。冬,郑庄公主动赴成周,朝拜周桓王,力图缓和郑国与王室的关系。公元前716年秋,宋及郑平。陈及郑平。公元前715年夏,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至此,东门之役带来的诸侯仇怨得以和解。从历史上看,东门之役首开春秋诸侯会伐之先河,成为东方诸侯分派争斗之开始。后来,人们借用“东门之役”这一典故,表示“旧仇”之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2021 2017-07-28 00:00:00 五 史上第一场诸侯“群殴”的来龙去脉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