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力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数据显示,“十二五”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比“十一五”末增长3.4岁,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 “今后郑州的公共卫生服务将更加惠民,疾病防控将更加到位。”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比“十二五”末提高1岁,郑州人民群众将会更加健康长寿。 郑报融媒记者 王治 探索分级诊疗模式 家庭医生上门看病 5月19日,金水区通信花园社区热闹非凡,市卫计委联合金水区卫计委以“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主题,启动了金水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00余名辖区群众进行了现场签约。社区居民张大妈见到正在采访的记者时,一脸兴奋:“俺得高血压多年了,平时孩儿也不在身边,就怕突然出个状况,这下好了,有了家庭医生上门,心里可踏实了。政府替咱想得这么周到,心里可暖哩!”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家庭医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乡村医生担任,签约对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主,签约居民可享受上门服务、预约优先就诊、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看病基层拿药等健康服务。 2016年,我市试点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探索,目前签约城乡居民134.3万户,农村和城市签约率分别达78%和29%。按照计划,2017年,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签约服务率要达30%以上,农村达80%以上,重点人群达60%以上。 通过分级诊疗、居民签约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编织医疗保障网络 提升“健康郑州”能力 推进“健康郑州”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要不断巩固完善医疗体系,编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网络,不仅让百姓看得起病,还要提升他们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据介绍,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市七院迁建、市儿童医院(东区)等1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床位6800张。新建、改扩建17家县区级公立医院、75家乡镇医疗机构和209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79家,总床位数7.82万张,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比2010年增长3.4岁,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初步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多层级、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2016年开展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以上,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和门诊规定病种总量达60余种。全市12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14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展综合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5个县(市)平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7.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86.6%。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启动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争群众90%的健康问题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人口计生工作硕果累累 营造和谐人口发展环境 多年来,通过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的协同努力,郑州市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实施“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取消生育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全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率达到92%。在全省率先推行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扶助办法,落实各项奖励扶助资金16.9亿元,惠及全市100余万计生家庭。健全完善妇幼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倡导婚前检查,广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高风险服务对象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标准提高到455元(国家标准240元),全省率先实现目标人群城乡全覆盖。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