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郑州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郑州是食品生产流通大市,食品产业是郑州的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不止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开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净化优化食品市场环境,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让城乡居民吃得更放心、更安全、更健康。 郑报融媒记者 邢进 谷长乐 目标任务明确 多部门参与推进创建工作 据悉,郑州市食品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6%。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967家、食品流通企业3.8万家、餐饮服务单位3.1万家,以上总量约占全省的1/6,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纳入《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重点内容,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7个副市长为副组长,35个局委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级层面成立了10个创建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农业、畜牧、食药、商务、城管、公安、发改、财政、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牵头,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也被纳入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创建效果与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年初,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2016年度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了督导考核。上半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10个督导组,分区包干,对建成区创建工作开展全面督导。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对2017年上半年创建工作开展督导考评,督导考评成绩打分排名,并将督导结果在全市通报。 构建三级网络 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针对此,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构建了市、县、乡三级监管网络。市财政投入1500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4750万元,在各乡镇办设立了184个规范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同时,市财政投资2.5亿元,在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3万平方米具备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型综合食品检验中心;投资3300万元,在新郑市建设7630平方米的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今年,市财政还投入4200万元建设郑州市“智慧食药”平台,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智能化、专业化、网格化、溯源化”转变。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主体普查和风险隐患大排查工作,在食品流通市场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重大活动期间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城乡居民餐桌安全。 “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理念被贯穿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过程。今年,我市将4.3万份食品实验室抽检和5万批次快速抽检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抽检不合格依法严肃查处。着力解决农村地区、学校校园及周边、肉制品质量、食品行业“潜规则”、食品“三小”管理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等突出问题。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案必查,件件有结果。2017年1~7月共办理行政案件599件,罚没686.7万元,办理刑事案件15起,刑事拘留两人。 落实主体责任 促进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生产环节引入具备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资质的机构,促进了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监管水平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双提升”;在食品流通市场实施食品安全员管理制度,在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开展落实主体责任公开评价活动;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工程,遴选80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后厨关键岗位安装视频,营业场所显著位置配备显示屏,着力打造“透明厨房”。今年还将为市属学校食堂配备100台溯源显示屏,为集体食堂配备20台供货食材商检测设备。今年,我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创建10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00个食品流通示范店、全市建成区将新建(改建)20个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促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二七区和新郑市是我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食品工业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分别在马寨食品工业集聚区、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形成了以饮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粮油加工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园区。顶新食品、花花牛乳业、华润雪花啤酒、双汇食品、雏鹰农牧、益海嘉里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完工投产,有力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