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8版:荥阳时报 热点 上一版3
Y08
一家三代四人参军,“军旅之家”十分自豪
■庆八一
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求发展 以服务求永恒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广武镇大师姑村敲锣打鼓送牌匾
一家三代四人参军,“军旅之家”十分自豪
“军旅之家”牌匾授予徐爱荣一家

本报讯 7月30日,在建军90周年之际,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徐爱荣家腰鼓雷鸣,热闹非凡,大师姑村党委、居委会将“军旅之家”牌匾授予徐爱荣一家。该村部分复员军人还以嘹亮的歌声合唱了《我是一个兵》等军旅歌曲,坚守军人应有的担当与忠诚。 荥阳时报 张浩芳 荆艳芳 文/图

复员军人:

“爱党爱祖国,

退伍不褪色”

早上9时30分,在大师姑村老年活动中心,表彰双拥大会开始,由优秀少先队员为复员军人佩戴红花。随后,他们用嘹亮的歌声演唱了《我是一个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旅歌曲。

复员军人代表郭土山发表了“爱党爱祖国,退伍不褪色”的演讲。其演讲表达了退伍老兵的铮铮铁骨,尽显军人本色。演讲中,他说:“当年我们响应祖国的召唤入伍,在部队中,我们学会了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忠于党和人民。现在,我们仍然坚守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担当与忠诚。”

复员军人中有一位叫做张东成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他是在两名少先队员的搀扶下参加活动。

光荣军属:十分自豪、格外高兴

徐爱荣老人因病没有参加表彰双拥模范大会,大师姑村党委、居委会敲锣打鼓地将“军旅之家”牌匾送到徐爱荣家。

据了解,徐爱荣一家三代人共4人入伍,包括她的丈夫、大儿子、四儿子及孙子。

1955年冬,徐爱荣的丈夫张宗亮响应党和国家的征兵号召,到甘肃酒泉服役,是国家实行义务服兵役的第一批兵。1960年退役。

1978年,徐爱荣年满17岁的大儿子张保国应征入伍。当时,荥阳县人民武装部征求张宗亮的意见,他说:“我嘛,尊重儿子的选择,他愿意上部队去,就支持他。”从此,徐爱荣家门口悬挂了一块“军属光荣”匾。房子几次翻新,徐爱荣都不忘记将此块匾再挂上。2005年,张保国退役。

1990年,徐爱荣把四儿子张联伟送入部队,1995年3月,张联伟退役。

2005年,她将孙子张杰送入军营。2007年1月,张杰退伍。

提起一家三代四人当兵之事,徐爱荣高兴地说:“部队让他们爷孙四人锻炼出了强健的身体、坚定的意志,我很自豪也很高兴。”

徐爱荣还说,每年她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除了穿新衣、吃年饭、放鞭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村领导会在大年三十上午带着礼物,敲锣打鼓到我们军属家里拜年。“这次给我们送牌匾,我格外高兴,感到很荣耀”。

徐爱荣告诉记者,她希望后代还有人去当兵,为国家作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4783 2017-08-08 00:00:00 二 一家三代四人参军,“军旅之家”十分自豪KeywordPh广武镇大师姑村敲锣打鼓送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