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阳武桥镇西十里 千年娄庄建于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阳武桥镇西十里 千年娄庄建于唐
老房子
老农具承载着记忆与乡愁

娄庄村始建于唐代,距阳武桥镇十里,名曰十里店,因东有十里店,此称西十里店,清代娄姓居此,落名娄庄。据《中牟县志》记载,清代中牟西北沿黄地带分为:杨桥里(杨桥附近)、永定里(永定庄附近)、永安里(娄庄附近)、鲁村里(鲁庄附近)、沙河保(安庄附近)。民国时期,娄庄属中牟西北区(区属在茶庵)。抗日战争胜利后属董岗区。1956年为万滩乡,1958年归为万滩公社,1962年万滩公社撤销,娄庄归刘集公社,1983年归万滩乡,1999年归万滩镇,2013年划归杨桥办事处。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雍娜 娄秀芹 董香瑞 文/图

颗粒难收盐碱地

有女不嫁圪垱张

圪垱张村是娄庄村的一个自然村。

圪垱张村原名龙池村,大约600年前,由河南密县白寨水磨庄迁入本村。因本村有一位名人吉昌在朝为官,官大小已无从考证,为了纪念他,又把龙池村改名为吉家庄。因黄河多次开口,村庄被水淹没。后来张姓村民和金姓村民搬到本村,张姓村民住在三处,金姓村民住在另一处,所以才称为圪垱张村。

以前圪垱张村到处是盐碱地,种庄稼颗粒无收,“花狗脸,种一葫芦打俩碗”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村民辛苦一年生活难以维系。后来又以扫碱土、熬碱、晒盐和磨豆腐来维持生活,艰难度日,曾有村里八年间从未娶一个新媳妇。圪垱张村方圆曾流传有“有妮丢茅缸,不嫁圪垱张;有妮丢茅道,不嫁圪垱张和杨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利用黄河水浇灌圪垱张耕地,改成以种植水稻为主。这样群众可以去郑州用大米换一些五谷杂粮面来改善生活。从这以后,村里的经济才有了明显好转,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后又有民间传说“不嫁圪垱张去,后悔大半辈子”。

袅袅香火生古庙 年年祈祷保平安

娄庄村原址位于十里店西一公里,孙庄东南一公里,黄河大堤南一公里处。原址在现村南100米处,当时四处是土寨墙,东西宽120丈,南北长130丈。除去寨墙占用地,寨内净地能居住面积200亩,其中寨内还有三个大的水坑,东、西两个大寨门,有东西大街四道,中间有南北街一条,直通庙院大门(都叫局门),院内建有火神庙,都称火神庙,也叫大殿屋,火神爷在中央坐落。

据娄庄村老人回忆,当时的火神庙是一个四合院,有大殿、厢房、门楼。大殿内还有小仙姑。夏天的时候有乘凉的男人穿衣不规矩,小仙姑在地上面撒土,不让休息。火神庙高达1.3丈,长3丈,宽2丈,内有两根大柱顶着大梁,14檐条,前坡长,古建筑形制。青砖到顶,建筑壮观。

几百年来,庙门前演狮子、游戏、说书、玩把戏,人员很多,是全村游玩的中心。娄庄村西南有三座庙宇,南头是天爷庙,中间是老奶庙,北边是土地庙。村东边有虫王庙和一个寺院,院内有石碑埋在地下。

关爷庙在火神真君庙东边,是一大间青砖瓦房,高达1.5丈,宽1.2丈,七脚门台,建有神座高台,每逢节日、年关,人们都来上香。老关爷正坐中间,手拿大刀,东边是周瑜在站着,西站孙权,前边还有其他神位在此,两山墙还有四幅中堂画挂在两山中。一到大年、小年,人来烧香的不断头,来庙上香,如有不称之事的农户,也来上香求告,求得事事平安。

路北街庙后一条靠北寨根前,庙后400米处一条东西大街,一条路直通西门。到西南边少拐一个弯,北拐就到西门口。中间有井一口,建有井王爷庙建筑,草房一间。

庙院前一条东西大街,直通东大门,到东边稍往南转个弯,就到东门口,只要有寨门的寨和路,没直通门的,那叫不聚财的说法,因此路到寨门要拐个弯。

祖师庙建在西门外南部,一条南北路,到居住农户家,南北长有300米,南头路东,庙一座。堂屋3间,高1.3丈,长3丈,宽1.5丈,全青砖建造,还有一间大三门,没建院,屋间中心建一个大高台。台有一米来高,可中间房修一个平台。中间是轩辕黄帝的正面像,两山上还挂着画的老古画,是美观大方的古庙。

固若金汤永安寨 功成名就文昌阁

咸丰年间,娄庄筑寨,称永安寨,原址在今址南。永安寨是娄庄的前身,寨门东、西两个。用大青砖建造,寨门上边用石头刻的三个大字:永安寨,不知啥朝代建造,寨龄不详。听老人言说,寨墙有二丈高。每三尺有一个应身炮台,用来打炮防身,并且还有几丈宽又深的寨沟,这些建造护寨用。现在还有东炮台、西炮台的说法。

村民在四面寨门上架起挖空树芯的榆木,外箍铁环,揭去树皮制成号称“小白龙”的土炮,用于震慑土匪。当时一有匪患,有不少外村群众来娄庄避难。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和日本鬼子在刘寨、杨桥建有村公所。娄庄村人都不怕,有很多的保安工具(老白龙、土炮枪、红缨枪、三道箍、五道箍)等治安工具,常年白天黑夜搞治安和值班。“当时枪是红缨枪,炮是老白龙,五道骨”。红缨枪是一根很直的木棍(大约一米半至两米长)用麻绳染上红颜色系在铁打的枪头上,老白龙是用碎铁片火药制成的土枪,五道骨是一个长一米多长的圆铁筒,上面缠几道骨构成。

东南寨角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阁,名称文昌阁。高有一丈六七尺,宽1.6丈,长1.3丈,青砖建造,木制栅板,两层楼。砖台,从东南上楼,人面向西南往上走,就到楼上。上面中央坐有文昌爷、魁星爷等神,四面窗通风良好。每逢年关和节气,全村人都到阁中烧香、上供、行礼,求功名的人也来行礼作拜,求得功成名就。

秋水长天芦苇荡 神秘莫测琉璃井

永安寨内原来有三个湖泊(当地百姓称大水坑):中心街北头东寨边是一个最大,占地10余亩。湖泊连着湖泊,碧水荡漾。每当雨多存水容纳不下时,可从东门下水道排出去,因为永安寨各大寨门都有排水道,都用大青砖砌成,高三尺,宽二尺的大通水道,水能排出寨外去,使广大住户不受水害。

关爷庙山门前的一口井,水质甜,外村东来西往的,都想喝口琉璃井的水,用这井的水做白薯粉条,格外多出芡,下出来的粉条好。在娄庄老村中间,有一口八角琉璃井,井的上部是砖砌成的八角形状;每年冬天,井口氤氲缭绕,缥缈如纱,恍如仙气。八角琉璃井水源充足,水质甘甜。娄庄大部分人都用这口井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常年取之不竭。当年不少地方疫病流行,而饮用这口井水的人却安然无恙,于是有不少的外村人也来这里取水避祸。人们为了表示对这口井的谢意,还在井边修了个小庙,名叫“井王庙”,逢年过节上供烧香。后引黄河水淤灌时,井被淤平。

拔山扛鼎“举人佬”

冠绝一时春秋刀

娄光灿,永安寨娄庄村人。清末光绪年间武举。相传娄光灿臂力过人,平时练功时能单手将重240斤的大青石举过头顶。当年娄光灿参加全省武举选拔考试的时候,在挥舞大刀时,刀把突然脱手,在即将落地、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娄光灿轻轻用脚一勾,大刀向上飞起,双手稳稳将大刀接了起来,又顺势挥舞几下。顿时,赛场上掌声如雷,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好;考试结束后,娄光灿即被选拔成为武举,并被监考官员授予“威武”匾额一块。(此匾长期由娄和森保管,娄和森去世后不知去向)。

娄光灿生前被人尊称为“举人佬”,门前立有旗杆,现墓址位于娄庄村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5802 2017-08-10 00:00:00 四 阳武桥镇西十里 千年娄庄建于唐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