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悠悠的贾鲁河 古老的祥符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悠悠的贾鲁河 古老的祥符营
贾鲁河祥符营段
旧时的贾鲁河桥

祥符营村位于中牟县城西北13公里处。

北宋祥符年间,宋真宗在此设置军马营(古称淳泽监),原属祥符县辖,靖康之变后兵营撤去,称祥符营。据《开封县志》,祥符县原名浚仪县,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将王贲攻大梁不克,即断大沟引水灌城,水围3个月,城破,大梁淤为废墟。是年,在浚仪设置浚仪县。宋真宗大中相符二年(1009年),将浚仪县易名祥符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将祥符县易名开封县。清朝祥符营村属中牟县所辖。1948年,中牟全境解放,祥符营村归属董岗区。1950年4月归马仙李乡管辖。1958年隶属茶庵公社。1963年归属刘集公社。2010年,刘集撤乡建镇,祥符营归刘集镇。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谢鹏飞

通讯员 王新托 马娅平

“金杞县,银太康,抵不住祥符一后晌”

据中牟县地名办有关人员介绍,当时这里是宋朝护卫京师开封的大宋兵营,所以大多以“营”命名村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为守防京城开封,大宋兵马司因其地势平缓,水路交通便利,且背后有土山作为依仗的便利,就在此驻扎部队,戍卫京师,相传部队驻扎期间曾在这里制币和铸造兵器,人口盛时曾有万人之多,是大宋的重要财政和军事重地。谚语中有“金杞县,银太康,抵不住祥符一后晌”的说法,意思是:杞县、太康两县一年的税收入虽然丰富,但还抵不上祥符营一个下午的进项。

祥符营村内地名别称:马湖洞口或马家湖洞、辛家过道、火口井处、椿树岗边儿、张家坟家儿、大榆家儿。

祥符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灵龟地”之美称。

“祥符”乃祥瑞的符命,唐代史学家李百药《谒汉高庙》诗曰: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祥符营村西有寺院名曰祥云寺,寺为三进院,南北长130丈,宽90丈,有99层台阶。东有祥符书院,传说“祥符”便源于此处。

明朝末年,李自成在陕西举起义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传说这时有人在祥符营村的“灵龟”脚下发现了72个小石人。小石人中有骑上马的,有正要上马的,形态各异,皆持兵刃。时隔不久,村民又在“灵龟”的另一侧捡到了一个独眼小石人。村里儿童唱起童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百姓反”。后来又传说祥符营村出了两员起义军的大将。一位叫力似老犍,另一位叫余得江。力似老犍本就姓力。因其身高过丈,膀大腰圆,力大无比,绰号力似老犍。余得江武功盖世,性格刚直。传说当时有一位将军带兵路过祥符营村,耀武扬威,对百姓颐指气使。余得江气愤填膺,提枪追赶至村西,竟无人敢应战。

祥符营村编织产品,名闻遐迩

“编筐窝篓养活几口,不会窝沿儿饿死一半”。贺天作老人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祥符营村民为了缓解饥荒,家家户户传承祖传的编织手艺,从黄河岸边收割柳条、紫枝槐、白蜡条,回家后编筐子、编篮子、编荆笆等,然后拿到集市上卖。那时候集市上一个筐能卖一块钱,一个篮子差不多能卖两块钱,一个荆笆只能卖5毛钱。手艺好的编筐编篮一天能卖10块钱,“那时候黄河滩上长满了柳条、紫枝槐、白蜡条,我半天能收割100多斤荆条。”贺天作回忆说,到70年代,祥符营村家家户户织草片,远销千里之外。70年代末,祥符营村组成了编制组,编筛子、编竹篮、编耙子、编草帽辫子和草包(用稻秸秆编织的防汛截流工具)远销河北等地。

祥符营村的打铁业实质上就是杜家的铁业。早在解放初期,祥符营村的杜姓人家,原来是从翟庄村迁过来的。打铁技术出类拔萃,各家各户使用的铲刀、镰刀、锄子、做饭用的菜刀,铡草用的铡刀都是杜家铁匠铺打出来的。特别好使,切金断玉,不打豁子。他们打出来的农具销往集市,远销20里开外,销路很广。1958~1960年这两年间,朱三庄大队成立了铁业社,贺庄村的铁匠,祥符营的铁匠成员都汇聚于此。最终还吸收了各村子里喜欢铁业的成员,扩大了规模。那时候,铁业社就有7个打铁炉子。铁业成员有:杜小良、杜书廷、王老谦、合林、姚佰民、贺老四、贺老五等20多人。1961年铁业社解体,铁业社成员各自为战,铁业成了个人生意,沿袭至今。

祥符营村与贾鲁河

祥符营村南有一条大河叫贾鲁河,原名惠民河。《中牟县历史文化地名集萃》记载: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北部,经荥阳、郑州市北流入中牟境内。元至正年间,黄河中下游多次泛滥,造成郑州至中牟段汴梁河道淤塞,河水横流,加之暴雨成灾,淹没两岸田地村社,百姓背井离乡,嗷嗷待哺。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钦命工部尚书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官阶晋二品,征集民工15万人,驻军2万人及治河官员,听命贾鲁指挥,开挖疏通河道,并沿河修筑护堤堤坝,同年底治河工程竣工,百姓感念贾鲁功德,将此河段称之为贾鲁河。明弘治七年 (1494年),刘大夏在疏浚贾鲁河故道时,自中牟另开新河长70里,导水南行,经开封县朱仙镇及尉氏县夹河、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王寨到白潭,出尉氏县境入扶沟,亦称贾鲁河。

贾鲁河的前身

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

由于贾鲁河中牟段地势较低,河道几经迁徙。清朝初年,该河自郑州灰池口入中牟,至店李口出境入祥符营。

据考证,贾鲁河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鸿沟对峙,后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

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战国七雄之一。始都山西夏县,后迁都开封,亦称梁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由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当时开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后又经过20多年的开发,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连通了济、濮、濉、颍、汝、泗诸水,成为当时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水道,以此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网和大面积的灌溉区。因此,鸿沟一带在当时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清两代,贾鲁河水运畅通,故又有运粮河之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十三年(1843年),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十三年 (1887年)、光绪十五年 (1889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黄河6次决口,大水屡经贾鲁河,人们又叫它小黄河。后因河道淤塞严重,虽经光绪十五年(1889年)、民国四年(1915年)两次修浚,而成效甚微,舟楫不再复通。

1927年,贾鲁河改挖,改道段平均口宽26.53米,底宽21米,深2.67米。从此,贾鲁河不再绕经朱仙镇,而经由开封县的仇店、肖庄入尉氏,经歇马营、芦馆、梅庄、北曹、荣村到贾鲁河祥符营段,该段自东南流至王寨注入贾鲁河故道,到白潭再入扶沟。当时称新贾鲁河。1938年,花园口黄河大堤,滔滔黄河水顺新贾鲁河南下。该河段于1943年5月,从中牟县荣村东南冲决南岸堤防,经入扶沟县境。

■相关链接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今属山西晋城)人。公元1351年,“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不堪”,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贾鲁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图片由段双旗提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7671 2017-08-17 00:00:00 四 悠悠的贾鲁河 古老的祥符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