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继去年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郑州又迎来了考古界的一大盛事。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昨日开幕,全国40多所高校和文博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齐聚郑州,共襄盛会。 2016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举办,这次大会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来首次举办的国际性、大规模、开放式的高端学术盛会,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里程碑。而“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就是在此背景下商议设立的。会址常设郑州,每两年举办一次。 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文 李焱/图 为什么选址郑州? 郑州区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天下之中”,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也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郑州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重要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项。这些重大考古发现,突显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丰富了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郑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郑州是举办全国性考古论坛最合适的地方。“中国考古学大会让大家对郑州承办会议的能力做出了一致好评,以及郑州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为这次中国考古论坛永久落户郑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巍说,郑州位于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近十几年来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可以说没有哪个区域像郑州这样,考古线索如此集中。他从去年的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得知,郑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城市,这诸多优势让郑州成为举办此次考古论坛的最佳地点。 论坛有何亮点? 大咖云集,选取正在进行中的考古项目讲解 作为中国考古界的一大盛会,此次论坛云集了中国考古学界的重要人物,论坛特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赵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先世等学界大咖,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40多家相关科研单位的100多位考古文物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在形式上进行了特别创新,改变以往进行学术报告的惯例,而是由主讲人选取正在进行中的考古项目的关键点进行切入来讲解,再由主持人带领专家进行点评和审议。 “不同于以前的学术会议,此次论坛报告人不再是一个学术讲演的角色,不再像以前那样拿一个学术观念写一篇文章再读。这次是把最新的学术观点拿来作报告,大家围绕这个考古发现讨论其意义,其中会有疑问和问题,可现场进行追问。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论坛的意义就更加明确了,甚至发掘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某些方面,别人替他想到了,他下面的工作就会更加深入。这种交流在广泛性和深度方面,比单纯作一个学术报告效果要好很多。”赵辉表示,中国考古论坛就是要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做各种思想交锋的学术会议,通过这种深入研讨,来促进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论坛主题如何确定? 新石器时代考古让我们走近“传说” 中国考古学会下设有16个专业委员会,论坛筹备期间,每个专业委员会都建议以其研究领域作为论坛主题,但最终选定的是新石器时代考古。 王巍解释说,因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更重要的是,新石器时代考古是我们研究史前史的重要内容。史前这段历史时期,在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农业的出现是在这一段时期,文明进程的起源和形成也是在这一段时期。近些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取得了重大发现,各地和文明起源相关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我们对五千年文明这个原来只是‘传说’的时代有了一个轮廓。中华文明五千年并非虚言,新石器时代考古扎实的材料和多学科的研究,让我们可以有底气说这句话了。” “这次的主题是‘区域互动与文明化进程’,就是要通过高水平的论坛来促进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深入。各个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怎么样最终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格局,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这是目前考古学界最重大的课题之一。”王巍说。 论坛对郑州有什么意义? 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优势 “郑州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示范区和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这对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支撑意义非常重大。”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告诉记者,郑州之所以称为八大古都,主要依托郑州在国家城市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价值,近十几年来,郑州市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就达13项,如此之多的考古新发现在全国都是少有的,而这些新发现主要都围绕着华夏文明起源阶段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考古论坛能够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学家来关注郑州,关注其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巨大价值和地位。”任伟期望,通过论坛专家们不断地研究,能进一步让人们深刻地认识郑州在这个阶段对中华民族、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河南地区又是中国考古学重镇,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扩展和提升郑州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市民自豪感。 关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王巍给出了很诚恳的建议。“成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是有条件的,我觉得郑州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如史前时期、夏商时期各个时期都有非常重要的遗址。”王巍说,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除了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底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经过后天努力可以获取的,而这些郑州恰恰都已经具备。 “郑州是研究华夏文明形成非常重要的区域,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其面貌的认知还不太清楚,有待于深入研究。比如黄河中游地区以河南为代表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最中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么形成的,这一直是考古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王巍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选址郑州开设这个论坛的目的,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论坛促进和推动学界科学地去解释这个问题。此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可以让大家通过郑州了解更深层次的华夏文明、中华文明。 市民眼中的考古论坛 期待早日发现郑州更早时期的辉煌 郑州市民黄先生是考古学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从去年的中国考古学大会,到今年的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他都专程赶到现场聆听。 “作为郑州市民,我真的很自豪!这么多的考古界专家汇聚在郑州,说明郑州在中国考古界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而能够聆听到这么多大咖们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以往自己读书获取的知识比较片面,而专家们的话把我积累的零碎知识有机地串了起来。”谈起感受,酷爱历史的黄先生说,司马迁写《史记》最早也就开始于黄帝时期,之前很多的记载都很模糊,而恰恰是这个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很有启示意义的。考古学的发展正在一点一滴拼凑、还原那个时期,这让人很兴奋。 黄先生对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所讲解“郑州仰韶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重要学术价值”的印象尤其深刻。“以前我们接触到的郑州的历史印记就是商城遗址,可能好多人就认为这是郑州最早的历史,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又有了对‘夏朝’的认知。现在我明白,其实在这之前更早的时期,在郑州地区就有城址类的建筑,这说明在此之前,郑州还有过更辉煌的历史。还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兴涛关于舞阳张王庄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的讲解,提到8000年前的圆形水井和稻作植物,这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年代的研究掀开了一个很好的序幕。” 放下书本,走进现场,让黄先生收获很多:“这个机会真的很难得,希望郑州多举办这样高水平的论坛。”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