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郑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4-05
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忆过去
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建设
上半年成绩如何?下半年工作重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下半年新郑又有大动作! 打造现代临空产业新城,学校、医疗、环境全面提升!

扩开放促创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今年以来,新郑市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良好态势。记者 杨宜锦

展未来

创新创业

下半年是抓工作推进的黄金时期,也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新郑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发展定位,以建设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为统揽,紧盯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勇于担当、抓牢重点,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建设“双创”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

入驻企业456家、孵化项目226个,引进优秀企业60余家

新招红星

美凯龙等项目12个,合同金额421亿元,到位资金120.6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 狠抓品质提升,扩大城镇化建设成效

坚持生态优先 狠抓污染治理,着力创优城乡环境

上半年报告出炉,调查数据都在这儿!

新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7亿元,增长8.6%

增速排名郑州县市第二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亿元,增长19.5%

总量排名第一

税收收入24.3亿元,增长20.1%

总量排名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4亿元,增长16.2%

增速排名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313.3亿元,增长5.4%

增速排名第二

主要工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8.6%

增速排名第三

为民服务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一口受理”审批事项236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7项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受理业务348宗,成交金额109亿元,为政府增收节支43.3亿元

整治土地利用管理问题,争取用地指标3900亩,盘活闲置存量用地860亩,处置违法用地1667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累计完成融资58.9亿元

重治理优环境,生态文明持续改善

强功能提品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

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强化交通道路、建筑工地、渣土运输等扬尘治理,严厉整治“小散乱污”企业、燃煤散烧、餐饮油烟、物料堆场污染,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力争全年优良天数达219天以上。做好电代煤、气代煤工作,确保9月底前实现城市建成区内热源无煤化、镇村地区热源无散煤。

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力争11月底前全面建成双龙坝,完成南关段清淤治理工程,着力打造双洎河靓丽水系景观带。统筹推进河湖贯通工程,加快实施暖泉河、莲河、梅河等河道治理,力争9月底前华南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新港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第二污水处理厂迁建和污泥处理厂启动建设。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尽快启动地铁2号线沿线、中兴路东延等道路廊道绿化,年底前完成陉山山体绿化,建成具茨山森林健康养生园和黑龙潭森林健康养生园,力争全年造林两万亩。确保年内建成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公园。

不断提升城乡环卫水平 加快梨河垃圾分类处理厂建设,年底前投入运营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坚持深化改革 狠抓科技创新,着力激活发展活力

瞄准建设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目标,重新梳理谋划提质工程,全力推进城市提质、城市“双修”,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总体要求,精心编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绿化、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切实以高品质规划设计引领高质量城市建设。

高标准打造重点片区 对国际都市展馆等18项基础设施和乾德电子等招商项目确保9月份全部开工。督促规划设计单位年底前完成龙湖西部片区规划设计,快速推进国瑞未来世界机器人公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持续增强城市功能 年底前开建中华路小学、鸿福路中小学,建成城市中轴线景观公园、南水北调滨河公园及弘远路中学、财富广场东配楼等公共设施,竣工投用崇文路、姬水路等11条道路;加快推进新尚等17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正港国际大厦等总部经济项目。10月份全面启动白庙范、沈庄棚户区改造和新村镇区、黄帝故里景区周边区域征迁。

加快产业集聚区(园区)建设 年底前建成新村大道东延至新港大道等4条道路及薛店吴庄、和庄河西两个变电站,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加值93亿元。力争早日跻身省“十强”服务业特色商业区行列。

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建设 尽快启动G107、郑新快速通道、中华北路辅道建设。力争10月底前建成商登高速与万邓路立交,与中华路高速出入口工程。尽快启动S103、S323新郑段大修和茨山路改扩建工程。

坚持龙头带动 狠抓产业培育,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投入2000余万元购置环保车辆41台,整治“小散乱污”企业775家,所有工地按照“7个100%”标准整治达标;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0%,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基本建成。高标准推进生态绿化,建成新辛快速通道等生态廊道12条,新增造林1.9万亩、城市绿地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30.3%、35.8%。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高标准编制河湖水系连通规划,启动双洎河等9条水系治理,清理取缔河流沿线畜禽水产养殖场238家,建成截污干管22公里,双龙坝工程主体建成,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增福祉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35证合一”,深入推行“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1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 在加快电子商务、新材料等“1+3”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河南机电学院智能制造综合体前期规划设计,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推动中科院大学“双创”学院、省2025智能制造培训中心、中机六院等重点项目早日进驻。

扩大科技创新成果 紧密对接“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全年引进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5名、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3个以上。力争年底前郑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到两家,转化科技成果12项、申请专利1400件,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

紧盯全国一流中小城市建设目标,共谋划城市提质工程463个、总投资1750亿元,累计开建项目230个、建成68个、完成投资220.5亿元,开建项目及投资额分别占年度任务的60%、53%。高品位打造重点片区,与正弘集团合作开发总投资500亿元的新城区东部片区,与省国土开发建设公司合作开发的龙湖西部片区,与华夏幸福集团合作开发总投资797亿元的产业新城全面启动,区域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快速提升城市功能,新郑新区开建崇文路等道路4条,弘远路中学基本建成,北京华联、华美达酒店等30余家综合商业入驻中央商务区;新郑教育园区双湖大道西延、新老G107连接线西延等道路加快推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镇村,薛店中原创客小镇初具规模,航美国际智慧城、中德产业园等招引项目269家;孟庄古枣公园、枣乡民俗博物馆基本建成;辛店人和寨、观音寺潩水寨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资1000万元。加快推进群众安置房建设进度,建成安置房4249套56.4万平方米,2.6万名群众喜迁新居。

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必须聚焦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临空产业新城。

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业 在加快华南城二期、华商汇等项目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与传化物流小镇等重点项目跟踪对接,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提升食品制造业效益 督促佳龙食品、恒喜龙食品等项目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建成投产。支持达利食品二期、雪花啤酒新增产能等项目快速建设。同时,要鼓励好想你、雏鹰农牧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促进食品产业提档升级。

壮大生物医药业规模 推动遂成药业、润弘制药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切实做好润弘制药、亿万中元等企业上市辅导工作,力争早日实现上市。加大对“30强”“30优”企业指导服务力度,力争年底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30家。

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民生改善,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强投资育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问题导向 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后劲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9亿元,增长36.6%。

举全市之力实施脱贫攻坚,各级领导干部吃住在村、加班加点、昼夜奋战,2694户982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规格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1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市直小学建成招生;高考一本上线率达31.2%,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出第二名近10个百分点,高考成绩连续26年保持郑州市领先位次。全力支持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33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95万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公立人民医院基本建成。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550元、320元提高至600元、380元;为213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31.6万元;为80岁以上老人、普通高中一线教师、环卫工人发放高龄补贴、就餐补贴等283万元。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确保圆满完成515亿元的年度投资任务。对遂成药业、粮油智慧化园区等93个续建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早日建成投产。231个重点项目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要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开足马力、快速建设。

持续抓好招商引资 继续深入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招商重点区域,力争年底前再签约项目1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增强新郑市发展后劲。

灵活破解瓶颈制约 力争全年批回土地68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力争全年融资60亿元以上,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持续抓好脱贫攻坚 市扶贫办要指导各驻村帮扶单位将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向产业扶贫、稳定脱贫方向转变,完善产业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性增收。

切实抓好群众安置 尽快启动辛店靳沟、龙湖西张寨社区建设,加快推进郭店南北街等46个续建社区建设,年内建成安置房7126套106万平方米,力争再回迁8000户,综合安置率达到95%以上。

扎实办理民生实事 对上半年建设滞后的融港道路、城区停车场、景观工程等项目,各承办单位要确保按时完成。

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深入挖掘黄帝文化、郑韩文化等文化资源,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创优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打造黄帝文化历史名城。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等惠民工程。年底前完成新建10所、改扩建8所公办中小学校。

深入实施“5115”工程,举行3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项目83个、续建项目93个。现代商贸物流业规模不断壮大,开建腾达物流等项目4个,华南城、华商汇营业面积分别突破180万和70万平方米。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开建宏美彩印等项目11个,竣工投产宏亮包装等项目6个,航美国际智慧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申报新入规上工业企业4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0家。主导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驻企业3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82537 2017-09-01 00:00:00 五 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建设KeywordPh上半年成绩如何?下半年工作重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