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7版:政事 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事
广州:连接世界的新枢纽快速崛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广州:连接世界的新枢纽快速崛起

关键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改革举措

仅用3天时间,外资互联网企业广州市凌壹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在南沙顺利完成注册登记。这得益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推出的外资投资“负面清单”改革:自2015年5月起,对内外资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注册登记由审批改为备案,时限也从5天缩减为3天。

从2014年起,广州在全市范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是全国首个全面实施这项改革的国家中心城市。今年一季度,广州市场主体增速呈现高位增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万户,相当于一天诞生644位老板,同比增长近四成。

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广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闯关,正在显现成效:

——去产能与调结构相结合,去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

——去杠杆与强实体相结合,2016年直接融资余额1.35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居全国第一,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

——降成本与优服务相结合,过去一年为广州企业减轻负担超700亿元。

敢为天下先的广州人再次站在历史潮头,今年5月,全国首部地方性依法行政条例——《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在广州实施,凸显了广州以法治理念推动发展的决心。

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带来的“绿色”成果随处可见: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广州蓝”、天桥上的簕杜鹃、美不胜收的屋顶绿……数据显示,广州每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超过300天,空气质量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为最优。

城市管理“管到每处管到家”的精细化改革,正在让羊城呈现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今年春节期间,外地1300万人到广州旅游,其整体满意率达到99.3%,对环境卫生的投诉率则为0%。

去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在35个大中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广州居首。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也在加快形成。今年3月,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十项措施》,成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又一重磅举措。

在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基础上,广州更是从机制上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让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时“轻装上阵”。去年,《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草案)》获表决通过,“容错”“容败”机制写入其中。率先试水“容错”机制的广州南沙,目前已经形成了239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13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广州全市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361项,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改革举措,完成9个“国字号”改革试点。

关键词:大交通网络体系

到2020年城市轨道超520公里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此为契机,广州提出系统推进国铁、地铁、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网建设,实现对外高速通达、对内便捷互通,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体系。

外联方面,推进铁路枢纽建设,优化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拓展铁路战略通道,推动建设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广湛客专、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

内通方面,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清、广佛环、穗莞深、佛莞、广佛肇、中南虎等城际铁路项目,重点建设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不仅是交通“大动脉”,信息“大动脉”也将全面打通。广州是我国三大通信枢纽之一,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计算能力排在世界前列。下一步,广州将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一江两岸三带 打造30公里精品珠江

目前,广州市多个区都在努力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广州市基本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景观。目前,广州市城市公园有246个,绿道有3000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6%,绿化覆盖率为41.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5平方米。

近年来,全市规划建设了13个儿童公园,建成陈田花园等10个展现岭南园林精髓的主题花景公园。广州市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广州珠江穿城、水网密布,中心城区的930公里水道和231条河涌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如今,以珠江为天然轴线,推进实施沿江布局和开发建设,成为广州的主题。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30公里精品珠江”呼之欲出: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形成展现城市历史风貌的滨水长廊;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的中十公里,形成展现大都市魅力的岭南水岸;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形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

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这一“黄金三角区”,将分别建成企业总部、国际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珠江为轴布新局,山海呼应塑风貌。广州将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脉络,从北至南形成3个风貌区,彰显广州城市特色。

其中,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保护成片农田、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等自然空间;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严格控制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保护城市肌理,根植岭南文化,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科学规划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

关键词:高层次技术人才

保障多层次技能人才供给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将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定居?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介绍,广州是加速发展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前期、中期,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孔雀东南飞”,很多人都向往广州。广州现在仍然保持着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人口呈净增长的态势。现在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870万人,来穗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500多万人。与2015年相比,2016年新增户籍人口15.5万人,新增常住人口50万人。

广州的人口政策是聚焦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保障多层次技能人才供给,有序推动来穗人员市民化。这3个层次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具体有:

一是通过户籍迁入引进人才。2016年,共迁入约12万人,其中人才入户约5.7万人,比2015年度增加约1万人。

二是实施人才绿卡政策。去年下半年正式推开,报名申请已有6000多人,去年一共发出1180张人才绿卡。

三是稳步推进来穗人员市民化。广州已有2.25万人实现积分入户。下一步将完善积分制入户政策,这几年要逐步上调积分制入户的年度指标。

四是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推进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参加中考高考、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等,为来穗人员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整理

据《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82948 2017-09-04 00:00:00 一 广州:连接世界的新枢纽快速崛起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