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2版:登封时报 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2
登封市政协“五联手” 为产业“创新促转型”出点子
再在大山里干32年也值
法官把法庭“搬”进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守嵩山32年的乡村邮递员
再在大山里干32年也值
正在进行投递工作的杨进才

“老杨,大中午还来送报纸,在家歇会儿吧!”“不歇了,还有几个包裹等着送呢。”

8月27日正午,杨进才将报刊送到镇上83岁王俊杰的家中,谢绝了挽留,佝偻着背整理好邮包,跨上摩托车,消失在了巷子里。

54岁的杨进才,是登封市宣化镇的一名乡村邮递员。1985年至今,与他搭班的邮递员来来走走,他却说再在大山里干32年的邮差也值!登封时报 高鹏敏 文/图

32年,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

1985年秋,22岁的杨进才应聘到宣化镇邮政所工作,一人担负起了全镇16个行政村、130多个自然村、20多所学校、50多个企事业单位,约100平方公里报刊邮件的投递任务。

宣化镇地处偏僻,属山区丘陵地带。杨进才曾作为全镇唯一一名邮递员,邮路分步班和车班两类,分别投递5个和10个村庄。“把全镇邮路跑上一圈要4天,碰上雨雪天就更难了。”杨进才感慨工作至今,“在大山里走,饿了吃自带的干粮,渴了捧山沟里的水喝,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

是信使,也是大家心中的“腿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宣化境内密岵山和荟萃山间的村户与外界沟通主要靠书信,一次投递让他记忆犹新。1987年秋,他像往常一样往返于大山,行至密岵山山腰突遇大雨,尽管对邮路颇为熟悉,仍迷路5次,走了近百里山路,翻了5个行政村,才如期将加急电报送至密岵山,将通知书送到荟萃山。

“那个叫赵淑珍的女娃考上了中牟卫校。下午3点到她家时浑身上下只有邮件是干的。”杨进才回忆当天送完邮件时,双脚早已被磨出水泡,他提着胶鞋独身一人赤脚踏上了归程。按规定雨雪天气,下午2点就可结束工作,而当天晚上8点他才归班。

在乡亲们眼里,杨进才还是信得过的“腿脚”。上世纪90年代前,连镇里开会的通知大都是他给捎话到村委,帮忙存取款、捎带种子等,也都被当作是自己的事。

见证,执着坚守“最后一公里”

32年来,楼高了、路平了、人富了,荟萃山上的风电场开启了登封资源型企业发展的新时代……杨进才的工资从36块涨到3000多块,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小挎邮包换成了大布包,包裹快递代替了书信电报,一天5~10个行政村的邮路变成了在各村间往返几趟……

“山区在变,可大家和我的感情没变。”杨进才工作的驿站近在眼前,回想起邮路上一张张等待家书、救命的汇款单和录取通知书的焦急面孔,他说:“再在山里干上32年也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83470 2017-09-06 00:00:00 三 再在大山里干32年也值KeywordPh坚守嵩山32年的乡村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