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嵩山论坛2017年会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往届论坛发出的“好声音”。 登封时报 胡建邦 文/图 第一届 从轴心文明 到世界文明 2012年9月2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首“天地之中”,以“从轴心文明到世界文明”为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真挚的交流,回应当代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升华文明对话的内涵与外延,开启了首届“天地之中(嵩山)——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 “世界和平与文明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和谐对话,增进了解,加强理解去化解矛盾。”有学者曾这样说,而华夏文明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和对话的文明,5000年来,崇尚和平,提倡包容,汇集为“文化中国”凝聚与延续的主流思想。 建立一个华夏文明与世界各文明形态的对话平台,通过核心价值的讨论,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和冲突,为全球社会走向“对话文明”创造契机和条件,这是此次论坛的宗旨。 第二届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要追求“四个更”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季昆森经常要面对干部群众讲话,在主题演讲中,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归纳总结出的观点——循环经济是追求“四个更”的经济。 他说,“四个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不是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盲目扩展,而是破解“转”与“快”的矛盾,在“转型”中“加快”,在“加快”中“转型”的有效基本路径。 在季昆森看来,发展要把握“红线”,更要把握“底线”,突破了“红线”“底线”,就不符合“四个更”的要求。“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经济,是造福群众的经济,是自主创新的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是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按‘四个更’的要求进行自我调节的经济。”季昆森说,河南发展,就要善于把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与“再思考”原则结合起来。科学技术与循环发展模式好比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研发或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和设计循环经济模式时也应认真考虑是否能达到“四个更”要求。 住建部博士那鲲鹏 低碳生态模式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那鲲鹏认为,目前城市的高污染高排放,不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城市主要是针对目前城市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不节能的做法提出的一个发展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一个引领。低碳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提起河南,那鲲鹏赞不绝口:“前两天我们建设部有人去过河南的鹤壁和济源,大家普遍认为济源特别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错,所以我觉得河南有很多地方都适合做生态城市,比如说信阳、济源。” 那鲲鹏说,河南人口多,汽车保有量大,交通能耗占比较大。因此,可以从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还可以在日照充足的地方通过太阳能的使用,从建筑能耗方面降低污染。”那鲲鹏说,“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30%,如果建筑能耗和交通能耗方面能控制好,郑州将会是一个非常低碳、环保的城市。”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就是创新和创业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州,感受到登封少林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还去考察了灵宝的水果,包括大枣、苹果、核桃等。”此次一行,让朱新礼感受颇多,他表示,河南地处天地之中,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优势。 谈到变革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时,朱新礼认为,变革的时代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多方面的变革,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而处于变革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把贫穷的人变成富有的人,把富有的人变成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就是要以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去获取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的资产和财富。 他还称,企业家精神可概括为四个字:创新、创业。创新才能把企业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创业,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才能获得社会认可。 第三届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新时代召唤传统文化复兴 对中国传统文化格外关注的张颐武希望大家能回头从传统文化中找到重构的答案。他说,被誉为“商祖”的白圭曾提出“智、勇、仁、强”的商人四德,这不仅是商人应当遵循的原则,对中国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商业文明的崛起召唤着传统文化的回归,而传统文化的复兴则会给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力量、创造伟大的新文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原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 现代生态文明在扬弃间前行 卢中原说,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关系越来越紧张,雾霾天气笼罩在各大城市上空。因此我们重新回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回归有其合理性。 卢中原认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发扬精华、舍弃糟粕的客观理念。“天人合一”与“天人有分”结合起来,取其顺应自然、运用自然的思想,更符合我们构造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例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定要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不以拼资源、毁环境来换取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 探讨“天人合一” 意义重大 天人关系是什么样的状况?韩东育认为,首先这是一个哲学概念,然后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也是区域秩序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界,由于“天人合一”原则被一贯始终,但理解不同。韩东育说,在进一步的演变过程中,“天人合一”从一个哲学概念逐渐转为一个政治学概念,政治、宗教制度也渐渐导入了进去,“天人合一”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在当下,为了能使人类更好地相处,远离战争,探讨“天人合一”的意义非常重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