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厅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河南籍科学家施一公再次回到母校 32年前写给高二校友的信说了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籍科学家施一公再次回到母校 32年前写给高二校友的信说了什么?
写给省实验中学校友的信首次“曝光”
施一公档案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7年9月9日,施一公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并获得100万美元奖金。 2017年9月16日,施一公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分享他的成长历程与选择,以及他对卓越人才的
1985年,18岁的施一公写给校友的信

2014年揭牌成立的河南省实验中学校史馆里,珍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料,有影像的,有手书的。昨天上午,省实验中学名誉校长施一公再次到母校校史馆参观,看到了他在1985年写给一位高二同学的信。

郑报融媒记者 张勤

在给高二校友的这封信里,施一公表达了自己对“成功靠什么”的看法:勤奋刻苦。对于高中生学习时应该用什么方法,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说到未来,他分享给中学生的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说到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是什么,施一公说:看吧,我决不会辜负教我育我的老师和亲我爱我的同学!我一定要报答他们!我想,20年后的今天,我对人类的贡献决不会少于自然所赋予我的一切……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让我们来看看施一公先生在32年前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说勤奋:希望你务必抓住今天

你现在已是高二下期了,这是比高三上期还重要的一段非常时期,因为要想在高三年级使自己学习来个大的突破,可能性太小了。希望你务必抓住今天。

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要奋斗;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流入大海,也要奋斗;一个人战胜困难取得成绩,同样要奋斗。勤奋(刻苦)是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在我看来,性格过分活泼往往和学习浮躁联系在一起的,而浮躁是成功之路上最大的障碍。所以,希望你有意识培养自己刻苦学习的能力,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学风。我们有必要记住,今天的根,深植于昨天的泥土中,而明天的果,却靠今天的辛勤培育。

说学习方法:得到更适于自己特殊情况的方法

在你开始努力之后,更多地应把注意力移到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在学习上一定要时时反省自己。你不必崇拜对方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得到更适于自己特殊情况的方法。一旦养成了一套较好的学习方法,就应持之以恒地去按照它学习,尽量不受外界影响。

你问应该怎样刻苦,我是通过自我施加压力来实现的,另外,似乎还应有一点虚荣心、自尊心的成分。不过,我总觉得,处在你的位置上,应该感到有很大压力的!

说未来: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每个人都有惰性,但每当我想到所处的环境,想到自己的未来,我又都能克服惰性,战胜自己,迫使自己去顽强地学习,在学习竞争中再战胜对手,对我来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这句话是起过很大的鼓励作用的。现在,我再次感到了任重道远。在逝去的昨天,我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是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明天,后天,以致未来,我的前途如何?答案虽然未知,但我却抱定了奋力争取的远大目标,我要尽全力去拼搏,去开拓!今年元旦留言时,许许多多的同学都对我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有人称我“时代造就的全才”,有人希望“中国的一个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家早日诞生”,从同学们的真诚期望和热情鼓励中,我再次汲取了无穷的力量!看吧,我决不会辜负教我育我的老师和亲我爱我的同学!我一定要报答他们!我想,20年后的今天,我对人类的贡献决不会少于自然所赋予我的一切。

瞧,这些话要么是教训人,要么就是自吹自擂,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但请相信,这些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署名:校友 施一公 八五年四月二日

施一公每年都和母校有个“约会”

昨天,施一公回到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这已经是他连续六年六次回母校了。他和母校有个约定:每年都回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看一看。

这个约定从2012年始。

2012: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

2012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建校55周年。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施一公教授回到母校。

当天,河南省实验中学授予施一公先生“杰出校友”称号,并聘请他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面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施一公当场表示,他一直十分关注母校的发展,今后,他一定不辜负母校的重托,每年都回母校来看看,为母校的发展建言出力。

2013:给学弟学妹们上课

2013年6月18日~20日,为了当初的约定,施一公校友重回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给学弟学妹们上课。

他讲科学史,讲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还特别提出拔尖创新学生应有的素养,包括时间的付出、身体素质、学会提出好问题、找出好的体系、挑战权威、学会把握机会等。

2014:为母校的校史馆揭牌

2014年9月5日~6日,施一公第三次回到母校,为同学们讲课。这一次“回家”,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母校的校史馆揭牌。

两天时间里,他为高一新同学作题为《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主题讲座,为高二年级同学作题为《宇宙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主题讲座,为初三年级同学们开展毕业季关于定位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的开放式讲座,还与高三理科班同学进行了专业研究和成长规划的座谈。

2015:发言表达对母校的感谢

2015年7月18日,毕业30年的校友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欢聚!师生座谈会上,施一公又被校友们推选为代表进行发言。他态度谦卑,以学生的身份表达对母校的感谢。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念念不忘母校对自己的影响,更感谢老师对自己的点拨和指导,“是母校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2016:为师生精彩开讲、互动交流

2016年9月1日,施一公依然信守承诺,回到母校,与学校教师代表座谈,为700余名师生精彩开讲、互动交流。他鼓励学弟学妹“义无反顾地追求科学”。

施一公曾说:“我很幸运,从小学到中学在河南接受了正规教育……饮水思源,我希望自己能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回报养育我的父老乡亲,回报教育我、对我寄予厚望的许许多多的师长。”

心系青少年成长,鼓励青少年立志、爱国,追求科学,也是施一公连续六年回母校为学生们作报告、上课的另一个原因之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87649 2017-09-20 00:00:00 三 河南籍科学家施一公再次回到母校 32年前写给高二校友的信说了什么?KeywordPh写给省实验中学校友的信首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