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8日上午,管城回族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管城礼堂召开。会议动员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开创管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会议印发了管城回族区委书记王东亮的书面讲话;管城回族区委副书记、区长虎强对管城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管城区作为郑州的文化发源地,城市中心区之一,面对市委提出的“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的六大发展定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承担起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确保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中不掉队,有作为。 记者 冉红政 通讯员 娄璞 文/图 发挥优势,担当使命 把握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艰苦奋斗、持续求进的努力下,管城区的发展基础日渐牢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历史文化优势 商城遗址、文庙、城隍庙、北大寺等现存的历史古迹和开元寺、夕阳楼、东里书院等历史遗存,以及全国5个城市民族区之一的身份,铸就了管城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市范围内是独有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注定了管城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城市之魂”的特殊定位。 发展空间优势 全区106平方公里,建成区40.64平方公里,还有65.36平方公里是非建成区,让管城区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纵深空间。同时,近年来随着全域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征迁工作的大头落地,在中心城区,管城区整理了近800亩的优质土地资源,将招引一大批优质项目入驻;在外围城区,近5年来,累计收储整理土地1万余亩,还有2万多亩的可供土地资源,随着南部路网的日渐成熟,这些土地资源的投资价值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幅飙升,为管城区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区域位置优势 市委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引领”,管城区的南部新区在区域位置上紧邻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随着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辐射范围和带动效应也将持续扩大,南部新区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重要的区域配套功能,将对整个区域的产业体系构建和城市建设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 产业基础优势 国家中心城市六大发展定位之一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管城区大力整合区域内“小、散、乱”物流企业,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规划建设了专业物流园区,引进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共8家。目前,郑州传化公路港、中国储运(郑州)物流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随着项目的建成落地,全区物流产业的主导优势和发展实力将更加明显,为全面接轨全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体交通优势 市委将“畅通郑州工程”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九大支撑性工程”之首,管城区位于全市中心城区,多条重大市政线性工程贯穿管城区,陇海高架、三环快速化、紫荆山路准快速化、轨道交通2号线等市政重点工程已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3、4、5号线正在加快建设,将全面构建起管城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为产业发展和人气积聚创造了有利条件。 干事作风优势 近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统揽,建立了“五比五看五加快”绩效考核机制,树立了“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履历看业绩”的用人导向。特别是在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的征迁过程中,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群策群力,1000余名干群奔赴征迁一线,用汗水和智慧完美展现了新时期的“商都精神”。再次验证了管城区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勇于担当、能打硬仗、胸怀大局、作风过硬的队伍,全区上下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紧盯目标,砥砺奋进 全面加快融入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当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已十分明确,随着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大幕拉开,管城区在全市的战略定位及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也越来越清晰。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统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和更大的决心,全面加快融入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 倾力聚焦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 未来一个时期,管城区将倾力聚焦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以打造“城市中央文化区(CCD)”和“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为目标,全面提速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作为全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之首,要有龙头引领的气魄和担当。要放远眼光、大手笔谋划,确保项目年底前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力争在2019年底前实现“两院”片区和亳都古巷片区的街区开业运营。 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 截至目前,全区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总体平稳、风险犹存”的特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同时与全年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管城区将紧紧把握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奋发有为”的总要求,全力以赴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管城区按照“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要求,突出安置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扩容提升两大主题,优化城区空间和功能布局,提速提质安置房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出让运作,扎实推进以人为本、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乡形态风貌。 着力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管城区围绕“做大特色品牌产业、做优战略新兴产业、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思路,不断提升服务业占比,塑造品牌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加速新兴业态融合集聚发展,着力构建特色明、优势显、实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提升辖区环境品质 管城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双迎攻坚”, 高标准开展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双修”,着力改善辖区整体环境质量。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管城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和金岱产业集聚区两个“主平台”,突出文化创意旅游、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新兴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定位,坚持“招大引强”“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企业总部、物流中心、创意设计、健康养老等优质项目入驻,提升招商引资的品牌和集聚效益。 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 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管城区始终围绕民心民愿,从解决群众“食、住、行”“医、教、保”等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改善民生,真正让发展成果实现普惠共享。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