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8版:风土人情——诗与画的新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厚积薄发 经开区进入发展快车道
郑州经开区以开放创新 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放的高地,创业的宝地,生态的宜居城
厚积薄发 经开区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郑州市的东南部,有一座新城区正在发生着沧桑巨变,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郑州制造业、跨境贸易的“名片”,这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每天都在上演着奇迹,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战场之一。这个迅速崛起的新城就是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报融媒记者 王赛华 马少钧 通讯员 王倩

持续发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谈起经开区,产业发展的高地、对外开放的高地、创新创业的高地、物流枢纽的高地、生态经济的高地、产城融合的高地都成了它的另一张“名片”,从一组数字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解读经开区的发展轨迹。

2015年底,与“十一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亿元,增长了近9倍;人均GDP由7万元增加到22万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26.7%,已赶上国内一线发达地区。

2016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5.5%,增速位于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00元,基本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

2017年,初步预计,1至8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0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145.9亿元,同比增长12.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站在了历史最高点

近年来,经开区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走出了一条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南省“六星级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迈入了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经开区基本确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枢纽地位,中欧班列(郑州)领跑全国,建成了“买全球、卖全球”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继续领跑全国,综合指标全国领先,自主研发的“买卖全球网”和“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国内最大、最先进的E贸易全球智能物流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8月8日,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开业当天,数万种进口商品、当日客流量高达12万人、销售额破千万元……在郑州经开区,像这样的奇迹天天都在上演。

更振奋人心的是,不久前,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EUCNC)河南代表处正式落户郑州经开区,成为落户我省的首家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也是EUCNC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代表处。EUCNC河南代表处的设立将搭建起一个新平台,通过服务“引进来”、助力“走出去”,郑州经开区国际影响力未来不容小觑。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方面,经开区站在了历史最高点。

打造全省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核心地

近年来,经开区的快速崛起,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奇迹。2017年,对郑州经开区来说是快速发展、大繁荣的一年,从新年之时,郑州经开区就冲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新引进上汽整车项目,实现了年初签约、半年首辆整车下线,创造了“经开速度”。河南自贸区、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经开综保区建设全面发力,全力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签约京东等产业项目3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70%。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实现开工,全区整车项目达到5个,零部件企业近200家。2017年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20亿元,整车产量16万辆。

三大千亿级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经开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主动力是大项目的落户加盟。2017年,是郑州经开区汽车产业应载入史册的一年。上汽集团的正式落户,为郑州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经开区全区全年汽车产能突破100万辆,产量突破60万辆,零部件企业达到200家,力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率先实现千亿级目标。除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让郑州经开人引以为豪的还有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今年,郑州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基本实现千亿级目标。

经开成为全省创新创业的宝地

经开区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5家、省市级研发中心50余家、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百余家。建立了联东U谷、中兴新业港等6个创新创业载体,引进留学人员200余人。经开区成为创业政策完备、创业平台健全、创业氛围浓厚的“创业之区、圆梦之区”。

宜业宜居的现代新经开已具雏形

经开区突出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13个安置区全部开工建设,已回迁群众4.5万余人,预计2017年底实现户均两套目标。滨河国际新城立足“创新创业、总部商务、生态宜居”三大定位,打造郑州东南部的中央生活区,目前已初具规模。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核心区按照“智慧园区、共享平台、活力之城”的理念,分时序启动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全域覆盖,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的经开区早已摆脱了农耕时代的印记,一个国际化、开放的新都市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发展前列。在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内,郑州二中、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中学、滨河一小等省市重点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约126亩的郑州国际欧亚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现已开始启动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绿地、康桥、海马、中建、保利多家地产项目相继入驻并初具规模,提升了人居环境和品位。环保治理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四,PM10同比下降3.4%。

现如今,国际化规划与建城、国际化教育体系、国际医疗新模式、国际化高端现代服务业态、国际领事馆区……郑州滨河国际新城不断把郑州经开区开放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更好地为郑州加快形成具有全国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注入新的活力。

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厚积薄发的经开区正在发力。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开区有一个团结、务实、高效、有发展远见的领导班子,为经开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樊福太上任伊始就开始了走访调研。9月13日,樊福太带队调研区内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他先后来到宇通重工、宇通新能源、上海汽车、海尔、安图生物、经开区规划展览馆、双汇集团、海马汽车、东风日产、中铁装备、河南中烟等地,每到一处,樊福太都与企业负责人交谈,详细了解企业规划及生产经营情况。

9月18日,樊福太带队来到中国航天科工和中美国际创业港调研。在中美国际创业港,樊福太察看了U创空间、智创空间、雅晨生物、悟空软件及中美创业港商学院等孵化企业。对园区坚持“集成、创新、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和“三个帮”的孵化运营理念,为各类创业者打造最佳创业生态环境表示肯定。

作为郑州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人们对经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开区开足马力在发展的道路上正砥砺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1571 2017-09-29 00:00:00 五 厚积薄发 经开区进入发展快车道KeywordPh开放的高地,创业的宝地,生态的宜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