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09
地铁建设要大格局大规划 一朝建成百年受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协商 助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
地铁建设要大格局大规划 一朝建成百年受益

市政协召开2017年第二次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相关处室和职能部门,围绕郑州市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专题协商。

座谈会上,市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情况,市轨道公司负责人汇报了郑州市轨道交通情况,与会政协委员围绕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郑报融媒记者 李爱琴 实习生 王亦凡/文 郑报融媒记者 周甬/图

出席会议领导: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吴福民,市政协副主席王顺生、薛景霞,秘书长陈松林

政协代表: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政协调研室主任和各专委会主任,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

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人员:市政府办公厅五处、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运委、市城管局、市人防办、市园林局、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轨道办、市轨道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

积极回应

2020年主城区交通现代化 实现域外枢纽、域内通畅目标

市发改委主任 杨东方

近年来,我市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安排,到2020年我市轨道交通运营将超过300公里,确保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65%,运营和建设总里程超470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区交通现代化和“域外枢纽、域内通畅”目标。

另外,郑州市全力打造机场一体轨道枢纽,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工程建成后,加上城际铁路在机场GTC地下设站,能加强郑州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多式联运”,能为航空港区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

新郑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正在顺利建设,计划2019年与郑州南站同步建成投运,届时将形成郑州三大铁路枢纽与新郑机场的高速连接。

坚持“文化地铁”建设 突出中原文化特色

市轨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张洲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把地铁作为展示郑州形象和风貌的形象线、窗口线、黄金线和文化线,坚持“文化地铁”的建设理念,通过线路装饰装修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力争将每一条地铁线路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线。

已开通运营1号线以中国红为主色调,通过在具有代表性的车站设置文化墙,彰显车站周边地域文化;2号线以黄河黄为主色调,突显黄河文明;在建的线路5号线18座换乘站,计划以河南省18个地市文化为背景,设立18个文化墙,凸显中原大地博大深厚的文化,这些工作已进入招标阶段。下一步针对文化地铁的建设,将邀请省内文化专家、文化学者进行再深入研究。

在地铁广告中公益文化传播方面,目前郑州地铁公益广告投放率基本在30%左右,并不断适时调整投放比例,真正发挥公共交通事业引领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确保道路畅通 助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郭克河

为做好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及保通路建设,要求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对申请占用掘动城市道路的施工项目进行联审联批;明确保通道路建设标准,占用城市道路进行施工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保通方案预留或建设保通道路,工期在6个月以上的,保通路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城市道路标准。对已占用城市道路但未进行实质性施工的项目,自占道之日起15日内仍无法组织实质性施工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施工单位退场,恢复道路通行功能。

在保通路整治方面,截至目前,排查道路破损严重的有59处(条),已初步整改47处(条);保通路排水设施问题11处,已整改过半;保通路路灯问题56处,已整改48处。剩余8处由于缺少电源等原因,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郑州12个综合管廊项目在建 计划建设总长度72.3公里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袁聚平

在建设地铁的同时,郑州市还注重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引导轨道与城市科学有序开发,重视推进“地铁+物业”的发展。

目前,我市已经开展了“郑州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专项规划”“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周边可改造开发用地研究”“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站点周边可改造开发用地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轨道交通1号线西三环站综合开发”“2号线黄河路站综合开发”等相关规划,且有条件的轨道交通出入口均与周边的大型商业进行了互联互通。

根据《郑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至2020年,我市将建设综合管廊214公里,至2030年,将建设综合管廊575公里。目前,郑州在建综合管廊项目12个,计划建设总长度72.3公里,各试点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出台政策 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

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 吴耀田

交运委在轨道运营管理方面不断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工作; 做好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工作;做好新开通线路的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工作;加强运营安全监管工作。

关于地铁进出口附近设置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问题,自2017年1月起,ofo、摩拜、酷骑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相继进入郑州市场,结合本市实际,我们将在《郑州市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由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点位的规划设置,各区政府、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所属区域内非机动车停放点位施划工作。相信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市政府“规范有序、多方共治”的指导原则下,定会为郑州市民的绿色、健康出行发挥最大的功用。

建议地铁防火设计规范 进一步明确商业区设置

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 付邦举

由于地铁地下空间狭小、人员密集,动态火灾隐患多,再加上设施设备繁多,潜在的致灾因素比较多,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有效扑救,因此保障地铁消防安全是我们开展消防审核验收的首要任务。

在地铁站内设置物业开发区对消防安全的影响比较大,建议对物业开发规模作出一定的限制。

《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地铁设置商业区的可能性,但是没有对如何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建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制定颁布一个河南省或者郑州市的地铁防火设计规范,对相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现阶段,站外地下商业与地铁车站的连通,推荐采用地下下沉广场的形式进行解决。

大力支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全力做好施工期间道路保通工作

市交警支队交通科科长 张浩

为将工程施工对市区道路交通影响降到最低,不出现大面积、长时段严重拥堵,交警支队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应对;调整岗位,充实一线;完善设施,均衡流量;及时沟通,加强管理;广泛宣传,合理诱导;事故快处,减少延误,来保证轨道交通建设顺利进行。

建议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提前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建设单位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市的道路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的现状,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督促施工单位增加施工力量和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工期,早日完工还路于民。

热情建言

地铁进出站口划定共享单车停车点

市政协委员 刘本彩

我市部分地铁进出站口虽然有划定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但是停放秩序较混乱。

建议借鉴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的主要站点设置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划定共享单车停车区域,引导市民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位置,方便市民取车用车、规范停放。

相关城市公益设施要超前系统安排

市政协委员 马新海

建议结合地铁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将地下商业、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考虑、超前规划。地铁的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人口的疏密引导等,都要结合地下商业的并联开发、有效开发以及开发强度做出统筹安排。地下道路的规划控制要提早进行,甚至要早于地铁。除道路以外的城市公益设施,都要有超前的眼光、超前的思维、超前的技术手段,做出绝对超前的系统性安排。

完善无障碍设施 方便残疾人乘地铁

市政协委员 张煜华

建议新建设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应该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孕”对无障碍设施的需要。

希望新建轨道交通,出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国际惯例,增加残疾人和困难群体需要的规范设置。

已经建成、残疾人又迫切需要的轨道交通设施,应尽早整修完善,规范使用,使其尽早满足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需要。

地铁站内物业开发应科学规划

市政协委员 张根山

对于地铁站内的物业开发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建议首批可选择部分试点车站推进物业开发区的利用,建议车站为二七广场站、人民路站、郑州东站,该三处车站周边商业发展成熟,客流量大,地铁站内商业投用后可最大化发挥商业价值并方便乘客。制定地铁站内物业运营模式,完善运营所需手续,处理好文化宣传、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关系。

有序营造地铁文化氛围 增强地铁公益文化传播

市政协委员 李 妍

建议有序营造地铁文化氛围,增强地铁公益文化传播,彰显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注重宣传传统文化,展示郑州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和中原传统文化魅力,不断扩大郑州的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地铁线路,凸显每条地铁线路的特色,使每条地铁线路都令人印象深刻,展现国际化、开放化的郑州都市形象。

地铁建设要大格局大规划 一朝建成百年受益

市政协委员 丰兴运

地铁建设要大格局大规划,一朝建成百年受益。要有超常规的设想和规划,不能只考虑市区的轨道交通建设,还要考虑整个郑州下辖的县和县级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在考虑问题上要有前瞻性,要规划好、协调好、解决好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文化发展上要发掘好、弘扬好、传承好历史宝典。还应当发掘好、利用好地铁这一窗口,宣传好、弘扬好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传播好正能量。

科学布局轨道交通点线面 彻底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政协委员 张自福

建议轨道交通要科学布局点线面,不管是地铁的出入口、从出入口到站台的通道,还是站台的长度、车厢节数的多少、线路与线路之间转乘的通道,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考虑。如有的地方在考虑从出站口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时不很科学,走的路太远,希望设计尽可能再细微一些、科学一些。

目前,如何把客流资源同共享单车运营商分享,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值得考虑。

轨道交通建设应不断优化施工围挡方案

市政协委员 王晓民

建议轨道交通在施工 “前、中、后”,交警、城管、轨道交通、公交、施工企业等相关单位要加强联系,推动问题快速解决。对于要设置围挡的路段、路口,提前告知、设置标志标识进行引导,加大交通疏导力度。缩减施工围挡周边道路的修复时间,尽快还路于民;最大限度地使施工围挡最小化,优化施工围挡方案,更要防范“围挡不施工”的现象发生。

空铁联运“无缝衔接” 提高轨道客流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 陈 飞

如何打造机场一体轨道交通枢纽,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的空铁联运模式?建议加强主城区至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快速轨道线路选择应衔接空港枢纽,同时与都市区其他交通枢纽(如高速铁路客站)相连通,满足高速客运枢纽客流之间转换的需求,并串联航空需求强度较大的CBD、会展中心、区域经济总部基地、商务主城区、商业繁华区等地区,提高轨道的客流吸引力。

建议配套更多便利店 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市政协委员 张晓红

建议在轨道交通站点,根据不同生活区域站点和核心区域站点建设更多的配套便利小商店,使市民出行更方便。郑州市目前地铁商业的规划落后于地铁开发建设,多数商业空间未被利用,尤其是核心区域,例如可以在换乘站点紫荆山的过道、候车口、出入点等区域设置便利店,这些点式的商业空间可以为地铁乘客提供一些必要的商业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1879 2017-09-29 00:00:00 五 地铁建设要大格局大规划 一朝建成百年受益KeywordPh专题协商 助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