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2
向着梦想,奋进!
允许与否是中国主权
胡中山:“逼”民奔富的产业书记
军委办公厅: 军营经批准 可以向社会开放
八省市试点刑事案律师辩护全覆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九大代表风采
胡中山:“逼”民奔富的产业书记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一个叫黄花滩的地方。这块占地28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地属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昔日荒草稀零,现如今却成为扶贫搬迁移民致富的新家园,一排排日光温室,像一座座沙舟,整齐排布。这些日光温室是为即将搬迁至此的贫困户准备的“礼物”。喜迁新居的同时,贫困户将拥有发展产业的新引擎。

负责沙海筑“舟”的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胡中山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是“带”字优先,他是“逼”字当头,逼村民,更逼自己。

时间追溯到20多年前。1993年,胡中山被选为古浪县井泉乡夹山岭村党支部书记。夹山岭村山大沟深,一方土地难养一方人。乡亲们搬的搬、走的走,最后只剩下100多户人家。

胡中山决定带领全村搬到黄花滩打井开荒,闯出一片新天地。长期封闭的生活让村民们缩手缩脚。在做通了多数人的工作后,胡中山给仍犹豫不决的9户困难户每家打了张1万元的欠条,承诺搬下山3年生活好不起来,个人砸锅卖铁也给每户赔偿1万元损失。胡中山卖掉自家全部值钱的东西,带领村民打井修渠、整地架电,当年修建日光温室37座,转年每座收入1万元以上。

从此,夹山岭村没了,黄花滩上多了个黄花滩村。

在胡中山的“精打细算”下,如今的黄花滩村已发展养殖暖棚2720座、日光温室176亩、经济林600多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据新华社

没私心支书柯小海的“私心”:

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计划把漂流和景区打包,估计一年可以收入2000万元,拿出1000万元搞民生,单靠这一项每个村民每年就能分到2万多元。”和记者一见面,柯小海便说起村子的新规划,笑呵呵的脸上神采飞扬。

党的十九大代表、陕西黄陵县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柯小海,三句话离不开村子的发展。

1998年冬,在索洛湾村小学一间四面透风的教室里,22岁的柯小海当选为村民小组组长。当天下午,他从自家拿来炉子、烟囱、蜂窝煤,在教室里装了取暖炉,让村里的孩子们冬天上课终于不再受冻。

此后的19年里,从小组长到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带领全村发展产业、改善民生,让一个山沟里的贫困村成了人均年收入超过28000元的小康村。

在只靠种地营生的年代,山大地薄的索洛湾村产业空白、经济贫困。“眼看着家里装面的口袋要空了,一家老小就开始为下一顿饭发愁。”当时的贫困让村里的老人们记忆犹新。

为了解决乡亲们的生计问题,柯小海绞尽脑汁寻找致富办法,种木耳、养秦川牛、建粮食加工厂……只要看到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他都要带领村民们尝试。

“小海年轻敢为,脑子活,更可贵的是他没私心。”和柯小海搭档10多年的索洛湾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朝军说。在村里人看来,从“娃娃支书”到一步步赢得信任,柯小海凭的就是“没私心”。

柯小海却说:“我当然有私心。我的私心就是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4329 2017-10-13 00:00:00 五 胡中山:“逼”民奔富的产业书记KeywordPh十九大代表风采